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3(1 / 2)

加入书签

高力士的一首诗《感五溪荠菜》,不过有点争议,有人说这首诗是高适写的,我这里就当是高力士写的。】

高适也正在想高力士之为人。

若说起来,他们没有人不羡慕高力士。

能与天子那般亲近,谁不想呢?

许多人对高力士的不喜,一是看不上他宦官的身份,二是见不惯他权倾朝野的做派,三就是羡慕嫉妒他能伴圣人左右。

春荠?

不像自己写的吧。

【在被流放后,高力士来到了巫州,他看到很多人不吃荠菜,于是写了这首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我们当宝的东西别人可能弃之敝履,“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荠菜生长的地方不同,但气味总是不变的。】

【这首诗很简单,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它不太可能是高适写的其中一个原因,高适的作诗水平我们还是不能低估的,而这首诗虽然简单,但是却表达了高力士对唐玄宗的忠心,不管他人在长安还是在巫州,他对唐玄宗的忠心总是不变的。】

诗虽简单,这情确实 重。

李隆基没对高力士有什么表示,但心中已然十分感动了,日后自然不会薄待。

不过他这诗句,确实,比李白的诗句差了不少。

如此一想,便觉得更该让李白做教导之事了。

【高力士虽然不是什么大好人,但是其忠心却是没话说的,根据《旧唐书》记载,遇大赦,高力士回长安途中听说李隆基已死,当即就吐血而亡了。】

李隆基一直在想高力士的事情,蓦地起身走到记载幕中女子之言的官员身边将已经写好的纸张拿了起来。

这张后是谁?

李辅国,张后……

当是李亨称帝后的皇后。

这还好办,太子府的人被他全数幽禁起来了,当是起不了乱子。

“圣人,可有何不妥?”高力士已经许久未见圣人失态了,遂忙问道。

李隆基摆手,心却放下去不少,面色也缓和了许多。

【李清照的这首诗虽然主要写的是奸人误国的危害,但重点还是跟其一一样,是在劝宋朝当局要以史为鉴。事实证明,李清照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然而当时的宋朝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国家出现的问题,导致了最后悲剧的发生,而李清照作为一个女子有这些想法,在古代是很了不起的。】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眉心一突。

所以幕中女子的意思是,后面发现什么靖康之难其实是奸臣误国?

是谁呢?

然而,女子并没有给他答案。

【所以即便有人不喜欢李清照,但我们依然可以用一句“巾帼不让须眉”来形容李清照。】

第101章

李清照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巾帼不让须眉。

幕中女子一再地用这样的话来形容李清照让赵明诚又是自豪,同时又有点羞愧。

自己的夫人如此能干,他当然要感到自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