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1(2 / 2)

加入书签

【我们最后再来看一看他的这首《临终歌》,大鹏在李白的人生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不止一次以大鹏自比,此绝笔也不例外,“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短短两句便概括了他的大半生,从一开始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到后来赐金放还,李白也算是经历了大起大落,这一落便是半生。】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看到这里,苏轼没像之前那样眼含热泪。

李白走到这儿,他也说不上是何总结局。

至少李白是尽力了的,不管他做得好还是不好,相信他死前是无悔的。

而大起大落,自己不也是一样吗?

当初他与父亲、子由前往汴京,怀着的不也是远大的理想,而后一落千丈,直到现在,身处这荒凉海岛。

可这就是他的一生,无甚可悔。

好的,坏的,都是自己的。

【虽然半路遭受了挫折,但其遗风可以激荡万世,“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扶桑是指神树,代表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代表的是帝王,“游扶桑”就是来到帝王的身边,没想到却受到了阻挠。】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心中终于生出了些后悔。

只怕他这其中的阻挠,有一多半都是因为自己。

他这样的人物,自己忍让他些又如何?

不也曾经因为他的诗文而觉大快人心吗?

明知他没有坏心,何不花时间帮他一帮,再不然找个像贺知章那样的带带他,也不至于这般结局。

只盼着一切都还来得及。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后人听到大鹏夭折半空的消息四处相传,然而仲尼已死,没有人会像他以前为麒麟哭泣那般为大鹏而哭。这是孤独的悲凉的诉语,回首一生,李白发现走到最后只剩下了自己。是真没人为他哭泣吗,倒也不见得,但他有心愿未了,便只感受到了悲凉。】

李白还真想了一下如若那一天到来,谁能为自己哭泣?

不过他为何要让人为自己哭泣呢?

人死灯灭,那些还有何用?

活着不畅快,死后还能求得什么?

不如现在对自己好些。

【但另一方面,这里也让我们联想到杜甫的《梦李白》中写到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事实证明,也不是没有人为李白而哭,即便千百年过去了,我们依旧会为李白哭泣,也依旧会他的浪漫而哭泣。】

最先为李白哭泣的便是杜甫。

也不知是二人相似却又不同的经历感染了他,还是因为幕中女子所说的浪漫。

想到李白要就此离开这个世界,杜甫便觉眼中都蓄满了泪水。

若李白不弃,他愿在李白坟前携菊而泣。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①我们遥望长安,仿佛能看到那个身影,他身骑骏马,腰佩长剑,迎风沐雨,归来仍旧是少年。然而我们又都知道,那个任侠尚义的少年李白已经不在了,不过他的少年之诗却永远存在于时光长河,受后人铭记。】

还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