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8(1 / 2)

加入书签

然而没等众人疑惑许久。女子很快恢复了正常。

【言归正传,这解释水了点,但其中的思想倾向是很明显的,作者认为永王像唐太宗,比秦皇汉武都厉害。】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已经派人去将李璘请来。

他只可惜自己动作怎么没能快一点,也好让他看看他自己哪里来的脸?

虽然这话并不是李璘自己的话,但他就是见不得。

自己都还没说能超越秦皇汉武,就凭他?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蹙了蹙眉,心中暗道李白的眼光真不怎么样。

但转念他又反应过来,这也不怪李白,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更何况这只是写几首诗而已,他想要往上爬,自然要说一些奉承之语的。

只是此话一出,那谋反的罪名怕是坐实了。

李白还真不是个圆滑会处事之人,这样的人在朝堂之上若无人护着,确实是要吃亏的。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却对此话毫不在意,只是冷哼一声,完全没将那永王放在眼里。

相比起这些他更想清楚地知道海神之事。

可女子偏偏不如他的意。

【好家伙,一口气得罪五个皇帝,如果这真是李白写的,那李白流放之事不冤,不过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这首诗不是李白写的,是伪作,是别人加进去的,因为跟他其他的诗句倾向有着明显的不同。】

【比如其十中的首句,“帝宠贤王入楚关”,什么意思?因为皇帝的宠幸,才让贤王有机会过楚关啊。说明李白其实是没有把永王当成皇帝来追随的,在前面其五中也有“二帝巡游俱未回”和“更喜贤王远道来”这样的诗句。】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还差不多。

其实李隆基一直担心,但是他心中却没有怎么怀疑李白。

因为李白这人,什么事都写在脸上,实在是好猜得很,而且他对于大唐的忠诚,李隆基也是不怀疑的。

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之后,他的心里放松下来,他心中对李白还是存有希望的,听了这幕中女子所言,若李白能够踏实一些,或许也不是不能成事。

【总的来说这组七绝虽然还是延续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写得大胆夸张,而且写出了永王李璘军队东下的情况,但是由于一些政治上的因素,以及从思想内涵的深度方面来看,这组诗算不得李白多么优秀的作品,不过却记载了他很重要的一段经历。】

李白看也是。

也不知那时的自己是如何想的。

这一路看下来,一向未曾怀疑过自己的李白也对自己从前的信心产生了疑惑。

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没有了,他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做?

【很快,永王病败,李白被捕,宗氏到处找人救他,估计起了点作用,再加上他自己本无谋反之意,所以没被诛杀,而是被流放。】

【值得一提的是,传闻在流放之前,李白曾经写信向高适求助,但是并没有得到帮助。】

得知日后能得圣人倚重,高适原本还挺欢喜的。

但是又听到李白这些事情,他不由得百感交集,李白如此谪仙,竟那般收场,实在可惜。

然而他那种情绪正是浓重之时,却听到女子说这样的话,不由得呆立在了原地。

拖延……

第93章

李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