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5(2 / 2)
【后来鲁仲连回到了齐国,齐国当时被燕国占领了聊城,派来收复聊城的将军一直久攻不下,鲁仲连听说此事便写了书信用箭射往了城里面,燕国的战士们看了直接自刎而死,为此,齐国很轻松地就拿回了聊城。这些虽然都是《史记》记载,但显然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不过其几分真假我们已经没办法去判断了。】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司马迁还在为自己以后会遭受腐刑的事情而惊魂未定。
没想到幕中女子又提到了自己的书。
女子为何要添上这么一句?
史书不能有夸张?
司马迁微微颔首。
也是,若是夸张了,后世之人还怎么了解前世之事呢?
【根据史书上所说的,在这两件事情上,鲁仲连立下了大功本来应该获得很厚重的封赏。但是他却拒绝了,而后辞官隐居。咱们一看这个剧本儿就很清楚了,这不就是李白梦寐以求的功成身退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其实李白一听到鲁仲连的名字,他自己也明白了这首诗到底要讲什么。
鲁仲连一直是自己所推崇的人,就是因为他的功成身退。
然而自己却终究没办法成为像他那样的人了。
是如此的吧?
【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自己也有鲁仲连那般谈笑间就斥退三军的实力,但是呢却被权贵疏远,时至今日,他的手中还留着一只箭,没能够将那助齐退燕的书信送出去,“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整首诗仿佛写的都是鲁仲连,但其实都是在写他自己,李白很巧妙地运用了鲁仲连的故事将他自己的怀才不遇给表现了出来。】
幕中女子还在夸赞自己。
她甚至没觉得自己那斥退三军是这个夸大其词?
但想了一下,李白又觉得既然鲁仲连可以,自己为何不可以?
若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在圣人面前一定好好表现,定会比从前收敛。
一定会的吧?
【第四首,李白又把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上抽离下来,转而投向现实,“函谷如玉关……人多沙塞颜。”前面这几句都在描写当时的社会现状。函谷关变成了玉门关,是什么意思呢?总结起来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方,都已经被安禄山占领,难以收复。】
【就算是申包胥的终日痛哭,哭得两鬓斑白也没用了。“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申包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当时吴国攻陷楚国,申包胥为了拯救楚国,于是去请求秦国的帮助,结果秦王不愿意,他便在秦国哭了整整七天终于感动秦王拯救了楚国。后来楚复国后,楚昭王想要重赏申包胥,申包胥直接拒绝隐居去了。】
【这都不用我说了,家人们,这什么,四个大字:功成身退。】
幕中女子说着,巨幕中间就真出现了红通通的这四个大字,看起来尤为骇人。
好在持续的时间不长,片刻后便消失了。
唐代都要覆灭了,为何李白还想着功成身退呢?
许多人都无法理解他了。
现在这种时候不是应该担心……
可想到这里许多人又沉默下来,担心又有什么用呢?
李白能做什么?
他能改变什么?
【第五首一改先时对时局与身世的悲愤,转而开始写景,以景抒情,表达了李白的烦忧与迷茫,“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风景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李白这时候却无暇欣赏。】
李白眉头轻蹙。
日后还是要多加注意,莫要辜负了良辰美景。
想得太多,终究是没什么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