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2(2 / 2)
自从发出罪己诏,杨钊和那些叫杨国忠的,都被他关了起来。
他一定要想办法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杨国忠。
他要让这个杨国忠不得好死。
【杨国忠这个人大奸大恶,但你要说他想让唐朝覆灭吧,可能他也没有。他并非一个很有政治远见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许假如有人给他足够多的利益,让他将唐朝覆灭,说不定他也会愿意去做,他就是这样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包括同年的谎报灾情也是同样的动机。】
对,还有谎报灾情一事。
李隆基简直难以相信,自己英明一世,竟在这人手里栽了这么多的跟头。
但是女子的话也给了他警醒,只是一味地让那些臣子臣服于自己是不够的。
那些没有政治远见的人放在身边都十分危险。
不如不要。
【虽然这些事情李隆基都被蒙在鼓里,但是上至官员,下至百姓,许多人都是知道的。然而他们会怨恨杨国忠吗?】
【当然会,但他们不仅会怨恨这个始作俑者,还会怨恨最高权利者也就是给予杨国忠这些权利的皇帝李隆基,甚至会直接怨恨整个朝廷。也正是抓住这一点。后来安禄山才以“清君侧”的名义谋反。】
一定不要。
李隆基狠狠咬牙。
这些道理他不是不明白,朝廷的威信就是这样一步步消失殆尽的。
他甚至觉得始作俑者,不是杨国忠,而是自己。
若是没有自己的纵容,他怎么敢?
【剑南兵大败于南诏之后,李白写下了《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这首诗中清晰地表达了他对时事的担忧以及自己对此无能为力的愁绪。】
李白也在想。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能怎么办呢?
入伍从军吗?
可他一个人,能改变什么?说不定连自己的命都没办法从战场上拿回来。
而且他不认为自己应该是在前线厮杀的小兵,他要做也应该是一个指挥者。
【李白的诗在很多时候开头都十分直接,甚至是有些突兀,这首诗也是如此,并没有什么委婉的渲染,不是直接写道:“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这里的岁星就是木星,指的东方朔,这在《太平广记》中有记载,说他是岁星下凡,当然这只是传说。】
【当年东方朔侍奉汉武帝,李白也是一样。侍奉明主,然而却“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因为嘲笑了当时朝廷中的那些人,所以只得谢恩离开皇宫。】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有些郁闷,自己小看了东方朔也就罢了,难道他也是因为那些趣话被自己罢官了吗?
幕中女子越是提及此人,他的心中就越发不安。
不过好在这些事情还没有发生,他还有机会去处理,并不难办。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一朝离开了翰林院。就是与那大明宫长久的分开了,“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曾经很好的朋友也不上门了,门前台阶上都长满了秋草。是一种很凄凉的感觉,完全可以想见李白当时是很不想离开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心中仍旧怀有不甘。】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没错,根据幕中女子提到的时间。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距离今年已经过去了十年。
十年都过去了,他居然还对此事耿耿于怀。
李白都有些瞧不上自己了。
还是说,难道十年以后他还有什么想法吗?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姓常的这位赞府的,“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为君前致辞。”这几句其实是一些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