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9(2 / 2)

加入书签

李白不会回长安去了。

国子监学生们都觉得十分可惜。

那可是李白呀。

那可是诗仙啊。

【其后的几首就大多是咏物,表现秋浦当地的山川风物,直到第七首,若说其一是领起,那么其七就是纲领,表达了这十七首诗的中心思想。】

我感觉我要修仙了。

_(:з」∠)_

第89章

李白(小修)

【前面几首写鸟、写猿、写花,看起来像是在赏景,但是景中多忧愁,例如其六中的“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真正的情绪表现在“强看”二字。】

【而第七首则完全不同,他以古人自况,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抱负的心愿以及对不得志的现实的不满。】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渐渐的也发现了自己的诗歌中的不足之处。

虽然他也自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可是诗歌内容却显得有些贫瘠,几乎除了自己怀才不遇,他就没什么可写的了似的。

其实他的内心是不愿意承认这件事情的,明明他写了那么多的诗。可是看的多了,他也终于反应过来,似乎自己在写诗时确实没想过一些更深的东西。

甚至没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可当作品摆在他的面前,他也不能否认这一点。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像山简一样醉酒骑骏马,像宁戚一样倚牛角而唱歌。】

【山简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的儿子。根据《晋书》记载,山简在都督荆州时,战乱频发,朝野不振,为此许多人都十分恐惧,但是只有山简还保持着闲适的生活,经常设宴饮酒,人们为他编歌,说“山公时一醉……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李白此诗首句的出处应该就是这里。】

西晋景元年间。

山涛正在为嵇康之事焦头烂额,听闻此言,顿了一顿。

竟连这李白也推崇他们如此这般。

良久,他才叹息一声。

也不知这般的潇洒是好还是坏。

他又何尝不想过那样的生活,假如人人都醉生梦死,这世间如何得了?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嵇康也好,山简也罢,他都不想再去阻拦他们的选择。

同时,他们也应该为自己所做出的选择负责。

不过,该帮的他还是要帮,谁让嵇康是他的好友呢?

【虽然我们都说竹林七贤是不同流俗的文人的象征,很多人都尊敬他们。但是其实在人们志得意满之时,很少会有人去歌颂竹林七贤。因为他们当时算是从精神上与虚伪的司马是朝廷相斗争的,但其实是从他们的行为表现上来看,他们算是有一些消极避世的心理,其实竹林七贤他们带给我们的除了少部分的优秀的作品,就是一些精神上的支撑。在这里也是一样,李白在失落时就想起了那时候的那些所谓的魏晋名士。】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事实确实如此。

当初得到圣人召令,李白欣喜若狂之时可没想过这些。

他只有在低落的时候才会想起他们,想起陶渊明。

仿佛只要追寻着他们远去的脚步,心中就能获得片刻的安宁。

就像此时,他开始焦灼圣人是否会来寻他的时候,竟渴望着隐居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