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5(1 / 2)
山大川,也到过天子近前,他还有什么可痛苦的?
宰相之位就那么几个,而大唐才子又有多少?
他不痛苦。
【然而他在痛苦的同时,还竭力地保持着自己的豁达,保持着自己的浪漫之心。】
【李白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参与永王之事可能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但这也不是他自己主动要去做的事情,他始终是保持着自己的赤子之心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对李白有那么大的滤镜,随便怎么吹,只要你不拉踩别人的偶像,基本上没人说你吹李白不对。】
滤镜、吹、拉踩?
又是一连串的让人不懂的词。
虽然不懂,但众人也看得出来,幕中女子又是在夸赞李白了。
果不其然,下一句女子的话十分坚定。
这是她说过的一句话。
【这就是李白的魅力。】
【但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肯定看得比较清晰,而李白那时候可能还是恍恍惚惚的,他的优点就在于他的理想很坚定。】
【在这个时期,安禄山谋反之事已经有了苗头,李白或许是出于对此的怀疑,也许是明白了自己不太可能轻松地靠着干谒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想要立功边疆,曲线救国。】
【在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李白前往总是成为叛军根据地的幽州。】
我有罪,我来晚了!
跪下!
第86章
李白
【天宝年间,唐王朝已经开始变得不正常了,李隆基荒废朝政、流连后宫,对外好大喜功挑起战争,朝中李林甫、杨国忠当权,杜塞贤路,武备松弛,安禄山一个小小蕃将成为身兼三镇节度使,若只是其中一点,或许还没有那么明显,但种种迹象加起来,即便众人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心中也隐隐会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也不顾身旁有人看着,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
能解决的都解决了,不能解决的也正在解决当中。
这些都已经过去了,最多存在于女子之言,一切的不幸都已经不会再发生了。
【李白周旋于朝廷内外,再加上刻意的关心,自然比其他人了解得更多,他甚至还听说了安禄山要造反的消息,于是才会选择北上。】
那是自然。
李白认为自己很了解朝堂局势,然而自己这诸多的想法却无处可施。
当真可惜。
但该可惜的应该是他们,而不是自己。
他们错过了自己这样的人。
【到了幽州后,他写了一些边塞诗,《幽州胡马客歌》就是其中一首,根据学者研究,这首诗描写的应该是他刚到幽州时看到的场景,他看到战士们英勇神武,于是也起了建功立业的心思,甚至在这地方练习骑射。】
练习骑射?
他吗?
这倒是李白未曾想过的道路。
若是他能早在叛军起事前抓住叛军,那他将流芳百世。
如今他还可弃文从武吗?
【这《幽州胡马客吟》是《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看得多了说到梁鼓角横吹曲我们就能第一时间想到这是军乐,结合正文来看,如果不是,再做其他参考,但这一首显然就是与军旅相关的。】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报国死何难?”这一大段描写幽州那些“勇士”,从他们的外形到行为,说他们英勇善战,说他们报国将生死置之度外。这里的勇士是要打引号的,因为他们都是安禄山养的人,这些人如此勇猛并非为了报国,而是为了谋反,但此时的李白并没有察觉到其中的不妥,对他们都是赞颂与崇敬,甚至想加入他们。】
方才还热血上涌的李白被当头浇了一盆凉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