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6(1 / 2)

加入书签

什么资格来他们的地界围猎?

疯了吗!

【要不然李白在这里自比扬雄是什么意思呢?他就是一身的反骨,跟杜甫一样,明知道圣人可能不爱听,就偏要说。】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样的话,总要有人说的。

李白和杜甫同时想道。

他们岂能因为怕被责罚,就当看不见圣人的过错?

有了错不让人提,还算什么明君?

【随后在《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中,李白清楚地写出了在唐玄宗身边那些权贵们趋炎附势的嘴脸,而李白自己根本不屑与之为伍,他此时的心情就像当初做官的陶渊明,在没有做官的时候拼命地想做官,可是一旦为官,就不可避免地看到更多更现实的东西,他们就开始幻想隐居。但是这可是李白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入仕机会,他怎么舍得放弃?】

东晋。

陶渊明对此真能感同身受。

一入仕途便不可避免地与那些丑恶嘴脸交往,让人一天也不想待。

但是从古至今,成大事者都是从进入仕途开始,所以他们又不得不去尝试。

左右他也试过了。

如今也没什么不好。

谁说人就一定要成大事呢?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李白自述自己从前的经历,年轻的时候在楚汉一带蹉跎,到处遭受冷眼,郁郁寡欢,自诩有管葛之才,不知谁能举荐一二,只能长吁短叹,闭关谢客。

【这里的管葛是指管仲和诸葛亮,他们都是从布衣到高官,受君主重用者,这里表达的依旧是李白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刘备终于拿下了益州,正准备择日称帝。

如今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刘备是要称帝的,而且无数的百姓往益州涌来,都是支持他的,他也就不用再去想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了,就是为了阻止曹氏取刘汉而代之。

一切都发展得挺顺利的,只是最近邺城那边似乎也开始转变了路线。

曹操把许多事情交给了曹丕,曹丕可没他那般残暴,如此下去再借此得民心恐怕会更难。

若是他们这边也能有几个文采斐然的就好了。

说起来大家创作的诗文都不错,只是不如他们邺城的文人多罢了。

如若不行,多说些诸葛亮的行军备战只能也不错啊。

不过,现在益州拿下,众人也没那么慌了,各凭本事吧。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这两句还是他之前的心情,要是君王能够加以佛拭之恩,“我”一定尽心尽力。】

【然而他此时不是已经走近圣人身边了吗?于是他话锋一转,“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突蒙圣人垂青,“我”就像是长了翅膀青云直上,“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有幸走出翰林院身骑宫中马驹陪着天子銮驾。】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国子监许多学子都羡慕极了。

谁不想随驾圣人左右呢?

而且他们的性子肯定不似李白那般狂傲,说不定更能讨圣人欢心。

有了那样的机会,可能很快就真平步青云了!

【“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见“我”受圣人宠爱,那些王公大臣们都笑脸相迎,与“我”交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