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8(1 / 2)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这两句诗的解释历来有争议,但是这里的折柳还跟离别扯不上任何的关系。】
《诗经》中确实有许多的句子连他们这近世之人都无法理解,更何况是后世之人。
有许多人都开始自己理解这首诗。
“折柳樊圃”不就是折柳编织篱笆的意思吗?而“狂夫瞿瞿”就是狂妄之人怒目瞪视。
所以加在一处何意呢?
这首诗,他们许多人都是读过的,写的是奴隶备受压榨的痛苦,此处难道不是干活被打骂之意吗?
这还有什么可争议的?
只是折柳樊圃做什么倒是没说,何以如此着急?而为何又要被瞪视?
不过正是这样将尽未尽之语读起来才更有味道吧。
【最早记载送别之意是在《三辅黄图·桥》中,写到,“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而后用柳寓意留恋送别的诗句就多了。】
【比如咱们熟知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吹奏那充满哀怨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本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里有杨柳可折啊!】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高适也准备离开睢阳郡出去漫游了。
他觉得幕中女子说得对,多出去走走总能积累更多的经历,到时写诗时也能更流畅。
不过女子是真的很喜欢季凌这首诗啊,已经说第二次了。
这诗句确乃佳句也。
【再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雨朦胧,一派清新之景,但是正因为这无限的春光才反衬得离别更让人心伤。】
王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过这首诗,那看起来应当是之后写的了。
不过使安西,元二为何会去安西呢?
这世道,永远没人知道明日会发生什么,当珍惜与好友相处的时光。
【还有比较有意思的,罗隐《柳》中“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戴叔伦《堤上柳》中的“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一个“绊”字,一个“织”字,将柳拟人化,而加深了离愁别绪,这只一个意象咱们就可以说到地老天荒。】
细数那些诗人的诗词,似乎确实几乎每个人都曾写过柳。
他们平日里折柳送别只是一种习俗,有时除了挽留之意,还希望行人能如柳一般漂泊何方都能坚强地枝繁叶茂。
如今到了诗人的诗句中,显得更悲伤了。
【李白永远在思念故乡,却一直没有回去,这其中肯定不止一个原因,大家可以去探究一下。】
【这首诗的表达情真意切,与他的《静夜思》一样,让许多旅人游子在羁旅时光产生共鸣。】
唐,元和年间。
韩愈自己也是如此,他屡遭贬谪,他乡反成他的故乡。
像他们这样的人有几个不思念家乡的?
可既出来了,不做出点成就如何回乡?
而且既走上这条路了,那自然是要献身于此的。
【湖北和山东是李白出蜀后待过最多的地方,离开洛阳后,他又去了襄阳,在这里他见了时任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使的韩朝宗,写下《与韩荆州书》。】
【在这里李白写下“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样的句子,这句听起来还是挺正常的,这马屁拍得多好啊,但李白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