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5(2 / 2)
赵明诚道:“若真有那一日,我便带着夫人和这些书一同离开,有我赵明诚一日,必然不会弃了夫人与这些书籍。”
【第三首是《潼关吏》,潼关,我们先时提到过的,在古代这个地方自古都是兵家之地。公元756年的时候就是因为潼关失守,所以唐玄宗才西逃,进而长安失守。】
【杜甫 路过这个地方,便劝说将士们要以史为鉴。】
【当时潼关失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唐玄宗自己作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作?作的?
李隆基不懂这话的意思,但也明白女子是将那次战争的失败归结到了自己的头上。
也对,虽说自己也没上战场,但自己就是他们的主帅,没能起到带头的作用,自己确实有错。
若是自己用对了人,恐怕就不会如此了吧,也不知带兵的是谁。
【当然了,也不能完全怪他,这跟哥舒翰自己也有关系,当初哥舒翰带兵出征,本来是想求稳,徐徐图之的,结果最后不仅失败,还晚节不保。】
哥舒翰?
好像是河西节度使王倕手底下的。
想了想,李隆基决定日后一定不要用这哥舒翰了。
李隆基并不觉得自己能有多大的错,自己只要给了他兵,他作为主将就该誓死守住那个地方,那么容易就被破城,那哥舒翰不会一点错也没有,毕竟都用上晚节不保来形容了。
【当时四方战局都还不错,就连安禄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该谋反,但是这时候哥舒翰和杨国忠互相想整对方,杨国忠就拼命劝李隆基催促哥舒翰应战,哥舒翰最后被李隆基逼得是哭着出潼关应战,结果不仅被俘给贼人下跪,还身首异处。】
李隆基:“……”
又是这个杨国忠!这是要气死他吗?
他一定要将此人的皮扒下来!
李隆基拼命地找借口,本来想躲开这一次的过错,谁知竟还是躲不过。
【了解了背景,我们就来看一下这首《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杜甫路过潼关的时候这里正在紧锣密鼓筑城,士兵们特别辛苦,“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大城坚若玄铁,小城高达万丈。】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杜甫就问潼关吏,这次修筑还是用来抵抗敌军的吗?“还”说明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这次应该可以成功了吧?
李隆基想,他大唐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栽倒两次吧?
这时,一个小太监从外头急急忙忙走进来。
得了李隆基示意,他赶忙凑到李隆基的耳边。
“圣上,方才太子殿下将李辅国和鱼朝恩杀了。”
李隆基眼神冰冷,嗯了一声,摆摆手让人下去了。
那小太监如获大赦,紧张得喉头滚了一下,这才退后几步朝外走去。
【但这个潼关吏不疾不徐,还邀杜甫下马,慢慢地说给他听,说明胜券在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防御工程很高,鸟都无法穿越,“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要是那些叛军来了随随便便都能守住,不用担心长安的,“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看那要害处,就过得下一辆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到了紧急情况对敌,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