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7(1 / 2)

加入书签

为何频频念起李白呢?

他是很欣赏李白没错,李白的文才,李白的性情都是旁人所没有的,可似乎也不至于。

难道是明年他去鲁郡与李白之间发生了何事吗?

【从这一句话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杜甫在长安城的处境,按理来说他到长安一年左右的时间该是呼朋引伴的时候,怎么会“寂寞书斋里”呢?】

【这个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但是从这里就能看出杜甫的这条路不太好走了。】

这条路确实不好走。

若是好走,他和李十二白、高三十五等人如何会到今天还没成功?

但即便不好走,他也不可能轻易放弃。

长安。

这路怎会如此难走?

李隆基也想不通,他迫切地需要人才,而那些人才迫切地想要来为他做事,这难道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都是奸臣之祸,他细想了一圈,竟觉得自己身边一个可信之人都没了。

该叫谁来帮自己?

他到底还能信谁?

【后来759年,干元二年,安史之乱已经爆发,杜甫弃官前往秦州,在这里他写下了好几首有关李白的诗句。】

【在年初时,李白被流放,但后来在路上遇赦放还,不过杜甫只知道他被流放的消息,于是在担心他的情况下写下了《梦李白》二首和《天末怀李白》。】

什么?

被流放?

李白这次是彻底呆住了。

自己做了何事,为何会被流放?

他这一生坦坦荡荡,从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怎会被流放?

一时间,所有安史之乱前看巨幕的人都惊了。

这样一个被后世称之为仙的人物竟然被流放了。

没人能猜到是为什么,难道是因为遭人嫉妒。

英才常遭天妒,何况人乎?

李隆基也觉得诧异。

流放,那必是重罪。

他虽也认为李白性子狂傲,但并不觉得李白会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可是巨幕都如此说了,他也不可能再冒险给李白过大的权力。

干脆还是让他回长安来放在眼前盯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死别让人哭不出声,而生离却常常让人悲痛不已,“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在江南那些瘴疬流行的地方,为何被流放的你没有任何消息?】

【当时李白被流放的地方是夜郎,也就是今贵州,云贵川在古代那都是比较神秘的,一向发展没有东部沿海快,主要就是因为山高林深水多,给人的感觉就是偏僻,当时李白还曾写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贵州比蜀地还要偏南一点,所以杜甫很担心李白。】

【本来当时李白应该是死罪的,后来改成流放,这事情还要感谢唐太宗李世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