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4(1 / 2)
以的吧?
说不定清楚之后自己也能效其一二,从而超越他。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的目光也被那四个字给吸引了,甚至忽略了“唐太宗”的称呼,如此说来,自己还是要胜过李隆基的。
他很清楚,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绝不可能是他一个人就能做到的,他的前面定还有其他李唐帝王的努力。
只是那李旦、李治都不知是谁,按时间推算,若是能知道他们的父亲是谁应当就知道该着重培养谁了。
这对于他而言是好事,可对于他想培养的人来看却是个挑战。
被寄予厚望的太子不是那么好当的。
为了防止女子说到时他没什么准备,心中已经开始盘算该如何严格要求下一代帝王了。
即便他自己还未登基。
【但这三人都是好战之人,秦始皇因为好战而统一了全国,汉武帝因为好战使得汉朝疆土比开国初期扩大了整整一倍,而唐太宗因为好战奠定了唐朝后来繁荣百年的基础。】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三位在当政后期都在不同程度上因为好战而使得百姓叫苦,若是他们长生不死,这战争可能就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被彻底打败,或者统一世界。】
统一世界。
这个词语悄然在所有统治者的心里开了花。
没有哪个帝王不想统一世界,他们也并非没有想过,只是觉得距离这一天的到来还很久远。
所以未曾真正思量。
也不知为何,听到女子此言,他们又觉得仿佛这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
然而下一刻,女子便给他们泼了一头凉水。
【长生不死是不存在的,所以以他们的年岁不可能成为在当世实现统一世界的目标,他们只要做到了面对侵略有精锐的士兵打回去,在晚年时做到不被权力迷花了眼,保持自己的初心就已经很好了。】
初心?
他们的初心是什么?
是国富民强吗?还是其他的什么?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的心缓缓往下一点一点坠落。
他是被权力迷花了眼吗?
如今,各戎府捷报频频报到朝廷,既是打了胜仗,难道付出点财力使国更强有何不妥?
【扯得有点远了,这三位帝王好战但也善战,虽然后期做得不是很好,但都比唐玄宗好。】
【杜甫在另一首同类型的诗《遣怀》当中有这样的描写,“先帝正好武……献捷不云输……”】
看到此诗句,还未待女子说话,李隆基的心已是凉了半截。
“献捷不云输?”
竟敢谎报军功,这些人怎么敢的,谁给他们的胆子!
【这里的先帝就是指的李隆基,是说他好战的意思。】
【那个时候四海升平,至少在表面上来看,唐朝还很繁荣,“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英勇的战士们收复了西域,张守琏、安禄山等人战胜了契丹,“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他们用百万士兵打一座城,只报捷报而不说败绩,“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把士兵看成泥土,为了得到一点点的地盘甚至不惜牺牲许多士兵的性命,“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开拓边疆没有成功却引得天下大乱。】
【当时唐玄宗设立十大节度使,就是为了开疆扩土,可能是因为前期运用人才的成功让李隆基飘了,也有可能是朝中奸臣欺上瞒下,总之唐玄宗就是很相信这些人,导致了后来的外重内轻,就是说地方拥兵自重,而他自己身边的禁军只剩下了十二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