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2 / 2)
他真想收集一份陶渊明的作品拿回去仔细琢磨一番此中优劣。
如此想着他便也就开口了。
对于这些陶渊明倒也不甚在意。
“我那屋中有一些,你若想要,拿去看便是。”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评价这篇赋,“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不事雕琢,自然流露,在他的诗文中都明显地存在着这样的特点。】
【而李清照本人自号易安居士便是取自这篇赋中的“审容膝之易安”一句。】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自己也是很喜欢陶渊明的,要不然她不会给自己取名易安居士。
而她崇尚陶渊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只可惜父亲已然不在了,不然他也能看看这幕中女子讲解陶渊明。
虽说女子所言许多观点她都不甚赞同,但也总能戳中她内心深处,也是值得一看的。
【我们在聊屈原、曹植、苏轼的时候都有说到赋这个文体,但是我们现在几乎没什么人会写赋了,为什么呢?】
汉景帝时期。
司马相如正与人谈论写作之道。
他才刚把自己的作品称之为赋不久就听到女子提到赋,结果现如今女子竟又说后世不写赋了,此为何故?
司马相如着实不明。
公元62年,永平五年。
班固震惊,不写赋了!
那此女所言抒情小赋是何意?
为何不写赋了,难道是因为那叫苏轼的“以文为赋”把赋给弄没了?
【这还要从赋的特点说起了,赋被称作文体最早出现于汉代司马迁,后来把汉以前的有着赋体特征的作品也称之为赋,比如说屈原的骚体赋。】
【而赋产生的原因是为什么呢,因为汉代以来百姓休养生息,国家发展,到了汉武帝时,整个国家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这情况下配得上这种社会状况的规模宏大、铺排夸饰的文体就开始流行了。】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前所未有地繁荣景象。
刘彻对此评价很是满意。
他自然也觉得大汉如今国力昌盛,趁着此时就是对付外地最好的时机,只可惜自己竟无可用之人。
实在可惜!
说起赋,如今司马相如已死,不知谁的赋还能越过他去。
人才终将凋零,一个个地都走了。
寻找人才之事迫在眉睫!
【曹丕曾说,“诗赋欲丽”。就是说诗和赋这两种文体要写得漂亮,要有文采。这句话其实就已经是我们现在很少有人写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太难了,叫你写篇论文还头皮发麻呢。这通篇的对偶、排比还有不断地用典故,就这几点就已经很难了。】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丕不解,因为难就抛弃一种文体?
但听女子的意思后世之人少写赋,但还写诗啊,这还是没说清楚。
还有这论文又是什么新的文体?
【但曹丕这句话只说了诗和赋的共同特征,后来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说道:“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是表达感情的,要辞采华美,感情细腻。而赋是为了敷陈事物,要条理清晰、语言清朗。】
【这么一来,更难了。】
【两汉时期以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为代表,主要写的就是用以赞颂的长赋,比如咱们所熟知的《子虚赋》、《上林赋》、《两都赋》。而到了后期开始讽刺现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