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1(1 / 2)

加入书签

【在汉文帝时期,他曾经做过太中大夫,但是后来因为受到大臣周勃、灌婴的排挤,被贬长沙。我们都知道屈原也被贬到过湖南一带,所以他就在这里写下了《吊屈原赋》。】

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四年。

刘恒最近被叛乱搞得焦头烂额。

早在上次幕中女子提到贾谊与屈原相似经历,他就立马派人传贾谊回朝了。

没想到现今又提起了。

周勃早已被罢相,灌婴平叛有功动不得,只能再敲打敲打了。

不过,这文帝之称倒是甚合他意。

日后还得更加注意明辨是非才是。

【因为两人的经历有些相似,又因为司马迁对两人的遭遇都感到不平,所以在为两人作传时将两人写到了一起,就是我们知道的《屈原贾生列传》。】

【贾谊是典型的怀才不遇,郁郁而终的文人代表,而这篇《贾谊论》的主题内容便是贾谊失意。】

典型?

刘恒眼前一亮,那悲情文人岂非有他?

若是如此,对他大汉乃大机缘也。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刘彻跟他的想法几乎差不多。

若说贾谊定能多讲一些大汉之事,虽不知吉凶,可即便说的都是些不好的事,也好及时纠正。

可若巧了说些能助他大汉之事,岂不美哉!

【但是这篇文却并非在夸赞贾谊的才能,而是对贾谊进行了一定的批判。】

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四年。

批判?

贾谊站得笔直,负手而立看着巨幕。

难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对?

就他之前观察,苏轼当不是趋炎附势之辈,定不会是想让自己屈服淫威之下。

可到底为何?

【咱们看这个文得拿出高考的气势来,首先第一段,开门见山摆出观点:人才要施展自己的才能很难。】

【就像贾谊,他有才也完全能够辅佐汉文帝,但是他却没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刘恒想到贾谊曾经给自己献上的《论积贮疏》,逻辑缜密,有理有据,也确实帮助自己解决了问题。

贾卿确有才能,可他为何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刘恒叹息一声,恐与自己识人不清有关。

【第二段就是说想要施展自己的才能需要怎么做,苏轼提出要等待、要忍耐。他说古代很多有才之士没能实现自己的才能,可能并不是君主的锅,而是他们自己没等待没忍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