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2 / 2)
不过此女一直说词是可以和乐而唱,可她却从未唱过,难道是不通音律?
可她请人演奏的那些乐声又如此悦耳,大可请人唱啊。
然女子却未曾有此意,当真奇怪。
【陶渊明当初是因为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所以辞官写下这首赋,于是苏轼这首词便用了为米折腰开头,把陶渊明辞官之前做官的日子凝缩在了“为米折腰,因酒弃家,……”一句。】
【“因酒弃家”来源于《归去来兮辞》的序,在序中,陶渊明提到自己去做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公田里的粮食足够他喝酒。可想而知,陶渊明是真的有点拮据啊。】
陶渊明顿了顿。
穷,真穷。
穷,且乐也。
【而后面的词句,基本上都是对应陶渊明赋中的句子的,比如说“云出无心,鸟倦知还。”就能直接联想到《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一句。】
【这一句的本意是表示陶渊明出仕本是无心,对官场厌倦了自然就辞官回乡了。苏轼在这里也是表达了自己这么一个感情。】
【苏轼欣赏陶渊明欣赏的是什么,肯定不是他的“因酒弃家”,而是他弃官而归,如果把苏轼的宦海生涯比作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那现在苏轼就是失恋了,被伤透了心,所以借陶诗以自慰。】
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觉得此女有时的形容总是有些奇怪。
但那时的自己确实是心伤的。
每每女子说他豁达乐观,他就会想起那时的自己。
豁达,但还不够。
【在贬谪的这些时光里,美食与陶诗成为了治愈苏轼的良药,当然,若是没有他自己本身的这种乐观加持,恐怕没人能救得了他。】
【也正因为苏轼在这首词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所以这首词与那时流行的一些檃栝词不同,它是有一定的艺术高度的。】
【要想把一篇好的作品,改编成另一个体裁而且还得不改变原有意思,且行文流畅,让人看着觉得是篇佳作,是很难的,但是苏轼做到了,这篇檃栝词语言精炼、感情充沛、意境十足,足以证明苏轼是很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的,也是很能够与陶渊明共情的,再加上他自己的浓郁的情感,才成就了这一篇作品。】
东晋。
陶渊明一直看着女子放在巨幕上用以对比的词句。
苏轼此子确实有才,很好地抓住了自己想要表达的重点。
更重要的是,正如女子所说,他的词里面都是自己的感情。
他得多谢这位叫苏轼的后生将自己的这些作品给传扬出去。
陶渊明拿着酒杯冲着巨幕中的苏轼画像虚碰一下,饮下了这一杯酒。
【具体的诗句咱们就不一一讲解了,主要了解一下苏轼的诗词类型,最后再聊一首表现他洒脱性格的词吧。】
【这首词仍旧作于黄州时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082年,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他已经融入了黄州的生活,在这里也结识了许多好友。】
女子说完,巨幕上突然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雨来得快,打在树叶之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吓得众人都以为外边真下起雨来了。
苏轼望了一眼帘子外晃眼的日光,感觉这巨幕更加神奇了。
【三月七日这天,苏轼出门走在路上,也是这么一场雨,打乱了众人的步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