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1 / 2)

加入书签

女子将整首词放在巨幕之上,又引起了许多文人尤其是 词作家们的震惊。

晏殊还是不敢相信词可以这样写。

总觉得哪里有些怪。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词中遣词造句皆上品也。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和赵明诚又在研究古籍。

看到巨幕上的词作,她轻轻蹙了蹙眉,说道:“以诗为词、不协音律,诗不若诗,词不若词,有何耀乎?”

赵明诚不置可否。

【上阙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现自己的英勇神武,而下阙用了冯唐赦免魏尚的典故, 表现自己想要得到重用的志向。】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正在安排防御事项已经很长时间没去田猎的孙权大为诧异。

他喜欢田猎的事竟也被写进史书了吗?

甚至还被如此俊杰用作典故?

善哉!

【他自己形容自己得这首词的时候就是说的“无柳七郎之风”,“自是一家”,他这个时候的词风就已经有别于当初温庭筠、柳永以来形成的传统词风了。】

【但是豪放派与婉约派可以算是一个对照组,所以在当时乃至其后是有很多人批判苏轼这种做法的。】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李清照,她说苏轼写的不就是长短不一的诗吗?且不论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私人恩怨,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咱们的李清照李怼怼说得也有点道理,但是我们完全不能否认苏轼词的重要地位和他对于词的重大贡献。】

1099年,元符二年,儋州。

苏轼一怔,私人恩怨?

李清照,他是老糊涂了?

他怎么不记得有这么一个人了?

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苏轼脑中一亮,方才想起文叔之女似乎名为李清照,可自己与文叔尚且相安无事与那小女有何恩怨?

可这巨幕的每一句话似乎都不似胡言。

怪哉!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此女何意?”李清照诧异?

这是在说自己因私人恩怨诋毁苏轼?

赵明诚抿唇,没做评价,问:“怼怼何意?”

两人一头雾水。

遂又将此二字记录于一旁,于先时新闻、媒体等词列于一处。

【到了1077年,熙宁七年,苏轼又调任徐州做知州。】

【他在徐州待了两年,相关记载不多,上了抗洪一线,治理洪水修筑护岸,并没有因为得不到重用而懈怠。】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又去了湖州做知州,他去了就得给皇上写信感谢皇上,然后他就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从他到杭州开始他已经当了八年的地方官,而且这是第三次调动,对于有着雄心壮志的苏轼来说他肯定是不高兴的,于是他就在感谢信里面大发牢骚。】

【说什么我没有才能,所以只能在这些小地方做点事情,而且自己为人迂腐,干不了什么大事,这湖州挺好。】

女子又将《湖州谢上表》放到巨幕上。

众人看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此子果然狂傲,竟然这样跟天子说话。

【本来呢,我们都知道宋神宗是苏轼的迷弟,他是很认可苏轼的才能的,甚至曾经说过“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这样的话。这句话出自宋代学者陈岩肖的《庚溪诗话》,有人说李白和苏轼的才情差不多,宋神宗就说李白有苏轼的才能,但却没有苏轼的学问。】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还在睢阳郡。

近日来,他的向道之心愈发强烈,他觉得或许参悟道义才是自己的归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