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2 / 2)
?「还更吗」
?「不更了么」
?「作者哪怕讲清楚还更不更也好啊」
?「蹲」
?「不更了吗」
?「这个文不更了吗?」
?「作者跑路了?」
——评论结束——
第27章 难民涌入
正值孟冬月余桂飘香之际, 满是败兵的南方愈发乱得要命,抓人征兵的乱象比比皆是。
外头仗打得正当时,到处都是不绝于耳的炮火与四处奔逃逸散的民众, 就连河边山村这块贫瘠偏僻的隔岸山群也常有慌不择路的难民惊惶闯入。
作为简陋却安全的天然庇护所,山上各个角落里蜗居下来的避难者越来越多,那些人好似是找到了落脚点般,拖家带口地藏身在林中各处。
陶湘和顾山及山村村民们所占据的半山腰是山里头难得平缓的地域, 更别提还是在山泉旁, 搭窝用水都极为方便, 是很好的驻扎营地。
而连绵的群山虽然广阔,但除了外围的几座高山外,往里去便属于危险重重的深山老林, 外来的难民们大多惧怕吃人野兽, 不敢往深高处走,只好腆着脸在村户们栖身的山腰周围窝住下来。
附近多了不少陌生面孔,也不知是不是由于生人冲撞的缘故, 才三四个月大的陶顾蓦地发起热来。
小小的人儿脸蛋烧得干红, 哭得嗓音还不比幼猫叫大,偏偏穷山僻壤找不到大夫医生能来看诊,惹得陶湘和顾山格外焦虑难安,守在山棚里一连照顾了多日。
等到孩子彻底退了烧,情况稳定后,两人方才心有余悸地稍稍安心下来。
此时山中气候湿寒,当最后一丝桂香飄尽的时候, 竟不知不觉已悄然到了仲冬。
寒冷肃穆的冬风无孔不入, 刮得人脸颊生疼, 这下陶湘抱着陶顾不敢再出窝棚走动, 生怕小孩吹了风又着了寒。
而顾山也不轻易离开母子俩左右,至于收集干枝柴火过冬的事,全靠花银元问村中人采买。
山上木材繁多易得,两三枚银元就能得来十多担劈砍好的柴禾干草,齐整倾放在棚窝口对面的大树底下,直将那处空地堆占得高叠宽满,压上厚布后便连下雨也不怕了。
见两边有木棚和柴垛拦着,怕穿堂的寒风吹到棚里再冻着陶湘和孩子,顾山索性取出剩余的宽幅油布搭建挡风墙。
他用绳子竹皮在沿边戳洞捆扎,细密地展开系绑在柴堆和窝棚边倚着的树木枝干上,多出来的几尺布头还拉扯着做了小小的平角雨顶。
男人使得力气大,又绑得格外细致,成人高的挡风布墙被山风吹得呼呼作响,结实的布皮灌满了风撑得像是鼓面,但还是牢牢地支撑在那,没被吹走。
带顶的油布墙绑好以后,横冲直撞的凛风肉眼可见地消失了,叫人体感暖和了些,不再觉得那般受冻。
午后,陶湘抱着陶顾坐在棚口处的遮帘后喂奶,窝棚前顾山正烧着煤炉煮水,股股暖意洋洋的热气扑面而来,烘烤得她惬意舒坦极了。
一家三口的宽敞棚窝就搭建在泉口旁,周边同样住着几户其他村民,更多的则分布在往下的泉溪沿边,他们算是在地势高的那处。
如今木棚三面搭起环墙,只留出取泉水的一面,除了防风,还大大地增加了住所的私密性。
有他们的例子在前,村里的村户们眼看外边仗打得停不下来,征兵的兵匪与日俱增,还不知要在山里居住多久,个个不再犹豫,有样学样地悉心拾掇起自家准备过冬的木棚来。
一时间,半山腰处的密林里出现了各种布幕雨棚,瞧起来热闹非凡。
多了柴堆油布隔绝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