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46(2 / 2)

加入书签

看到天幕把自己与西方的航海家对比,唐寅在落魄中发现了新的世界。

反正官场无望,不如,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这里先介绍一下,不是每朝每代的科举都很狭窄的。】

【隋炀帝初开科举时,分十个科目录取人才,叫做“十科取士”,招募的对象既包括治理国家的人才、也包括贯彻法律的人才、创作诗赋的人才;】

【唐朝时期,科举既有熟悉儒家经典的明经科,也有考才学的进士科,还有算科、书科,也是录取各方面的人才;

宋朝前期,科考以辞赋为主,从王安石开始,科举考试变成以经义为主;】

【到了明朝,科举考试依然是以经义为主,而且被局限在了朱熹章句的“四书”、“五经”里,以“四书五经”出题,要求考生以“四书”的集解回答,作答必须要带“圣人言”。

到明朝成化年间,科举进入八股时代,科举靠文章必须根据八股八段的程序化写作——这也正是传到清朝,被后世批判的明清“八股取士”。】

朱元璋暴怒:“这是谁这么愚蠢?八股取士,你这是偷懒!”

想不到,有一天大明的皇帝竟然被并列在隋炀帝的旁边,还是不如对方,朱元璋深以为耻!

李世民大开眼界。

“全天下文人只写八股文,那六部官吏如何安排?”

都写八股文,谁适合去兵部,谁适合去吏部,这怎么看???

刘彻摸了摸下巴,觉得后世也不是什么都先进,这科举制度不也是越走越奇葩。

【很多人可能说,八股取士也不是谁能会写八股文的,八股文写得好,那都是人才。】

【话虽然没错,但是一个国家只有八股人才不觉得可怕吗?】

明朝考生也疯狂点头:他们也不想!

正是因为严苛的八股取士,多少考生屡屡落榜,这八股文难度很大,为难了不少原本更擅长其他科目的考生。

【咕咕说几l个八股取士的后遗症:】

【首先,明朝朱元璋定下的四夷馆无以为继,科举不考外语,渐渐的没人学习,导致没有了懂外语外文的人才,加上朝廷推行“禁海”“禁边”政策,连日语、蒙古语、朝鲜语的人才都没有。

到万历年间,援朝战争时,朝廷竟然找不到懂外语的人,四夷馆几l乎快倒闭了!最后朝廷只能临时从宁波找了一个书生。】

朱元璋闭上眼睛,第一次有了逃避心理。

他并非不知道外界的威胁,也并不是要完全不去关注外面的世界,四夷馆属于礼部,就是专门学外语、做外交部门,想不到竟然会没落到快倒闭了!

朱元璋现在很想问问,后世的子孙到底是怎么想的!

日本倭寇骚扰大明那么多年,一直到明末还有百姓自发组织去抗倭寇,朝廷竟然没有会日语的官员!

【其次,钦天监无人。

在东汉张衡发明浑天仪,元朝郭守敬编制《授时历》,而明朝钦天监没有任何科研成果,也无力创新,用得竟然还是元朝的《授时历》。这有一个可怕的后果,就是历法不准!】

朱元璋顿时更紧张了。

明初,现在也在用《授时历》!

【从元朝到明朝中后期,《授时历》已经用了三百多年,预报和计算出现了很多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