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2(1 / 2)
相如,人,就怕对比。同样才华横溢,但是要说能文能武,司马相如这小身板,算了。
司马相如:“……”
【到了南宋后期,主要有两派词人,一派是稼轩派,主要人物有刘克庄、文天祥等,风格偏向壮志未酬,情调沉痛悲郁;一派是白石派,主要人物有吴文英、周密等。他们重视音律技巧,内容凄凉哀怨。】
天幕放出这些词人的代表作。
哪怕是豪放派,到了南宋末年,风格一个比一个悲痛,看得大唐文人憋屈的很。
李白十分不适应:“怎么一个个都愁苦的很……”
此时还年轻的杜甫,还没有感受安史之乱,看得心头压抑:“宋朝的平民看来过得很惨啊。”
连文人士大夫都如此沉痛,那那些平民百姓岂不是更加艰难!
【宋朝的文风兴盛,许多文人是先后相继的。】
【比如欧阳修扶持起来的文化精英有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等;苏洵、苏轼、苏辙“一门二苏”,成为“二杰”;此后苏轼又培养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此外,陆游是曾巩的学生,陆游、辛弃疾以词为友;】
【还有李清照,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有个好友就是晁补之,从辈分和两家交情上来说,李清照得叫苏轼一声“爷爷”;李格非自己也是“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从师承来说,李清照得叫苏轼“师祖”。】
苏轼戳了戳弟弟的后背,小声说悄悄话:“当年我被贬黄州,李格非还来探望过我。”
当时,苏轼还写过一封信《与文叔先辈二首》,“文叔”就是李格非的字。
苏辙无奈,朝李格非的方向抬了抬下巴:探望归探望,您看人家搭理你吗?
【为什么如此人才济济还说不如大唐呢?】
【首先与“词”这种题材有关系。】
【词牌本身有约束,创作主体必须在命题立意、斟词酌句上严格遵循儒家的价值准则,词人的情绪表达和叙事空间受到诸多限制,不能随心所欲的像诗这种文学体裁一样淋漓尽致。】
这一点,许多词人都得点头。
不是每个词人都会原创词牌的,如果不原创词牌,按照本身词牌的韵律作词,就必须符合词牌的韵律。
李清照挑剔苏轼的词,在现代不唱词牌小曲的人看来是挑剔,是文人相轻,甚至可能是涉及到李清照父亲立场与苏轼政见不和,但是放在当时,按照词牌韵律的严格要求来看的确不和。
苏轼不是单纯的词,更偏向以诗作词。
【其次,也与时代背景有关系。】
【两宋是历朝历代的封建大一统王朝里边患最严重也最突出的朝代,从一开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长城被契丹铁骑践踏,到后来辽金西夏的不断侵扰、蚕食,重文抑武严重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国家积贫积弱,导致宋朝的读书人心中始终埋藏有深深的隐忧。】
【但是赵宋皇室一边提倡“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以科举倡导了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政治,但又大兴文字狱,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导致读书人虽然把参与政治依附皇权作为主流价值倾向,却很难实现理想和抱负。】
【这也导致,有宋一朝,宋词的整体色调,是悲情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