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83(1 / 2)

加入书签

作的府医:“应该也是有家族支持。”

长孙皇后笑道:“这一次宫中太医反而落后了一步。”

宫里的太医还在整理天幕上繁多的医学知识,做验证,忙得还来不及写文章在民间交流。

“他们也有任务。”李世民招来宫中的太医,把报纸递给太医令,“这上面的医学内容都是正确的吗?”

太医令一看,颇有些惊讶。

仿佛是被后世说大唐医术不从宋元刺激到了,许多名医写出来的都是家传绝学,还有各自的经典病例。

比如天幕提过的“义眼”外科手术,就很详细地写了过程,连太医令都没经历过。

“有些内容老臣也不确定。”

李世民也不意外,太医要真是那么厉害,也不至于后世没有扬名了。

不光是太医,民间其他名医,包括报纸上的这些内容,也不见得都是对得,但是各有所长,愿意开放交流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后世既有医学报纸,还有杂志,报纸由民间先发,医学杂志就交给太医署了。”李世民颇有兴趣大概看完这一期报纸,然后给大臣传阅。

一番讨论后,李世民给太医署下了新命令:“尔等不仅搜集宫中的经典医书、药方,还要择优录取民间的医学文章,一月一期,以质量精良取胜。”

太医令:“是陛下!定不负陛下所托!”

不仅为陛下,也要为大唐。

大唐是后世子孙口中的盛世大唐,什么都不能比其他王朝差,医学也是!

.

大唐在上下一心搏第一时,宋朝又出现了熟悉的朝臣吵架画面。

大臣们在争论,到底要不要学习元朝,以医学入科举。

“医者怎么能入科举!”

“那蒙古蛮夷都可以,我宋朝为什么不可以!”

“元朝还废除了科举,我大宋是不是也要废除!”

“等蒙古蛮夷灭了我大宋,不还是要被废!”

……

支持者和反对者各自有理,赵匡胤被吵的一个头两个大。

一番争吵后,医学科举变成了折中考核。

“由各部开考试,考核相关工匠、医者。”

“四书五经还是要学的,我大宋的医学也不差,可以在原本的制度上加上部分。”

其实,这样的制度与宋朝本身就会在医学校里考试后录取为医官、和必须学儒家经典培养医德相差无几。

虽然都想着有所改变,但是到了这一个极致,制度上再改变似乎只能改到元朝那样,以医学代儒学,但是满朝文官定然是不会答应的。

赵匡胤深深叹气:“罢了,时间还长,慢慢看吧。”

大的制度上改不了,那就小的地方改。

比如医学的精进,医学器材更加发展,医书和药方朝着更民间的地方普及。

最重要的是,天幕已经把宋朝的医学措施传遍天下,哪怕是不识字或者过于偏僻的地方,也已经知道大宋当权者的态度,皇帝都学医,皇帝还亲自写医书,这才是最重要的。

赵匡胤的目光遥遥看向宫外:希望百姓们能感受到帝王的用意!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在民间,科举考试屡屡落榜的考生说话间有自得之意,“或许论考试我比不上其他文人,但是论医术其他文人可不见得比得过我。”

他的同窗语气莫测:“是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