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9(1 / 2)
管理,还有史料为证,这都不可能吗?”
巴清慢悠悠道:“商人讲究和气生财,官商更不用说,出门在外行商,无非必要谁会撕破脸皮?”
看着年轻的纺织坊主沉思的模样,巴清告诫道:“写书的与经商的可不是同一批人,日后你若是看书,也要想想合不合用,看天幕也是一样,要自己动动脑子。”
纺织坊主点点头,她明白了巴清的意思。
可能在朝廷的眼中,只要没死人,没闹到国君面前就是和平交易。
但是商业交易中的弯弯绕绕,不说还年轻的纺织坊主,哪怕是巴清,经历了许多,也不敢说都能避开。
可能在朝廷官兵的监督下,不能闹事,但是真正的公平,岂是写两个字那么简单。
巴清就不信,贵族与普通平民做交易时,不会占据贵族身份占便宜,这对普通平民来说,算得上公平吗?
【春秋战国时期,朝廷垄断的“工商食官”制度开始衰落,官退,私进,出现了更多的私人商业,商业更加繁荣。】
【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有士人的加入,出现了士而商、商而士的现场。士加入商后,提高了商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准。
】
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复国,官拜上将军后,退隐民间开始经商;
管仲未发迹前,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还有商朝时期,吕尚未遇到文王之前在朝歌与孟津的市肆做过屠夫和卖浆饮的营生。
甚至据说舜曾经在顿邱做买卖。
无论是发迹前经商,还是发迹后退隐经商,至少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并没有后世商人不能科举、不能为官那样的限制,士而商、商而士,是很常见的现象。
.
大唐,一向洒脱的李白难得有些无耐。
“先秦时期,商人都可以直接入朝为官,在大唐却是连商人的子嗣都不能参加科举!”
他就是商贾之子,有心报国却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到处拜访名士来引荐自己,但是很可惜,依然没有得到机会。
“罢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必执着于当官!”不需要人劝诫,李白很快自己想开了,在窗边自斟自酌,看到天幕上的商周商贸,立刻来了灵感,大喊:“小二,上笔墨!”
他又有灵感了!
小二激动地快速呈上笔墨,还有一块长长的木板。
在唐朝,因为诗歌兴盛,酒楼都有诗板、诗壁的存在。诗板是刷好油漆的木板,可以提供给客人写诗,写完就会挂在酒楼里给众人参观;诗壁就是一面特意留出来的空白墙壁,给客人自由发挥,类似现代的留言墙。
李白借着酒兴,肆意挥毫,天幕仿佛也成了他的背影音,继续讲述着这首诗的背后故事。
【与后世儒家对商业的排斥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与商业紧密联系,并不是单纯的排斥。】
许多儒学大师本身就关注商业发展。
孔子学生中,比较著名的商人有子贡,先在鲁国做官,后来加入从商的队伍。
所谓“陶朱事业,端木生涯”,陶朱指的是陶朱公范蠡,端木就是指端木赐子贡,后世商人把二者当做是儒商的鼻祖。
孟子同样重视商业,主张“通功易事”,也就是提倡互通成果,交易产品,彼此学习。
孟子还提倡取消关税,这同样是有助于商业贸易繁荣的政策,放在现代这样的理念也很实用;
荀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证社会应该有专业的商人,“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