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95(2 / 2)

加入书签

这个位置看起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距离西夏不远。

也因此,西夏很快就发现了永乐城的动静,并且迅速做出反应,开始集结军队。

党项人并不多,为了抽取大军,从平民壮丁中10抽9,可谓是全民皆兵,最终抽调出30万大军,向永乐城气势汹汹杀来。

【我曾经想在军事这一章节讲述古代战术,然后翻阅了一下东西方的兵书后就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东方的兵书,大部分只讲述阵法、计谋,看起来天花乱坠,很适合编成语。但是西方的兵书才是真正的实用性的兵书,士兵,地理。】

【宋朝能写出最早的兵书,但是这些兵书同样是文人编纂,并非武将。】

【所以它不会在意,城池里有没有水源这种“小问题”。文人认为白起打胜仗是为士兵吮吸脓血,是与士兵同吃同住就足够了,是仁者会收心,是想出一个奇谋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当时负责的还有军官种谔,但是宋神宗宁愿委任一个文官和一个宦官,都不愿意将军权还给应该领兵的将军。

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所有的文官都能因为道德高尚、文采华丽就□□,还要武将做什么?

【但是兵书不会告诉你,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就如同王莽变法,每一个变革看起来都很完美,但是最后以农民起义结束。】

【文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脱离实际,只会高高在上。】

【徐禧并不是贪生怕死之人,最终也做到了奋勇抗敌,与士兵同甘共苦。

他只有一个缺点,他不是真正的武将。】

徐禧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书生意气的文官,不懂战争,也不懂士兵。

从一开始,种谔就认为永乐城不适合防守,因为没有水源。这都不是位置合不合适,就是原则性问题。

但是徐禧认为可以在城外修水寨,并且把种谔打发到了延州城;

——于是当西夏军包围永乐城,轻而易举就隔断了水寨于永乐城的联系,永乐城彻底断水。

当西夏士兵即将到来,大将高永享认为城中士兵太少,而且没有水,最好放弃永乐城。

徐禧认为高永享动摇军心,把高永享投入监狱;

后来士兵劝徐禧先疏散城中无辜百姓,徐禧要民众与士兵共同进退,再次拒绝。

于是当城中水源不足,百姓活活渴死,士兵渴到不得不去喝马粪里的汁水。

当西夏军到来,大将高永能提议在西夏军还未列阵好时提前偷袭,徐禧再次拒绝,要亲自带兵出城列阵迎敌。

等徐禧整顿军马,排好兵阵,轮到前一步整顿完成的西夏军发起猛攻。

最重要的是,西夏举全国之力来袭,抽取大军30万,而永乐城只有3万兵马,里面包括不到1万的骑兵,还有23万都是修城的民夫。

西夏的30万大军包围了整座永乐城,徐禧还要开城门出去派兵列阵正面迎敌,除了送死没有其他结局。

兵书上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终究只是兵书上的奇迹,徐禧并没有能创造奇迹。

生死存亡之际,士兵提议突围,徐禧再度拒绝。

最终,永乐城变为人间炼狱,没有一个人能逃生。

高永能战死,徐禧和监军太监一起死于乱军之中,士兵、百姓、修城的民夫、役夫等二十万余人全部死在永乐城。

此次战败,是北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利。它葬送了熙宁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