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6(1 / 2)

加入书签

,瞬间“呜呜呜”:

你丫的不是我的人吗,干嘛对我动手!

三位大臣看着旧主脸上的不可置信,收回手,老老实实站回去。

嗯,从刚刚开始不是了。

连冠军侯都质疑,你不止是军事不行,脑子也有点问题。

【还有个我们现代也很熟悉的军事训练方法,那就是跑步。】

【从春秋时期开始,兵家就认识到军队快速移动的重要性,有意锻炼军队中的跑步训练。战国时期实行征兵制,“寓兵于农”,征兵内容就包括长跑考核。】

【到了汉朝,军队依然将跑步当做军事考核项目之一。】

在现代的画像砖中,能看到许多在奔驰的战马前有奔跑状的士兵,这些士兵往往是战场先锋,有时候还负责传递信息。

汉朝的跑步分为短跑和接力跑。

张衡在《东京赋》中有提到,狩猎时需要集合一批勇猛的士兵,在校猎中徒步奔跑来追赶猎物,这里的士兵指的是步兵,徒步追赶的画面有详细描写,就是短跑追赶,说明汉朝很重视短跑训练。

接力跑一般是用于信息传递,但是在汉朝更多是用于驱傩仪式。

“驱傩”仪式中会有士兵和骑兵共三千人组成三列火炬纵队,千百人举着燃烧的火炬,在漆黑的夜幕下奔跑,看起来像是流星拖着明亮的尾巴从天边坠落。

这样的画面,看起来像是现代奥运火炬接力的雏形。

在西方的接力赛跑中,起源有多种说法。

有认为接力赛跑起源于古代奥运会祭祀仪式中的火炬传递,有的认为起源于非洲劳动过程中,非洲人接力搬运木料或搬运水坛有关,也有的认为是从传递信件文书的邮驿演变而来。

可以从中看出,东西方文化的相似之处。

【与现代战争需要取决于高科技不同,古代战争依靠兵力,需要身体直接对抗。因此,士兵的力量非常重要。】

【汉朝军队中的练力的方式主要是扛鼎,比如我们夸项羽就是“力能扛鼎”,就是夸他天生神力。】

汉朝时期的军队,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铜鼎。

士兵每日扛鼎,来训练力气。

从小的、轻一点的,不断增加。

高高举起,曲起手肘,再举起,是锻炼上臂;

抱着鼎下蹲,再站起来,是锻炼下肢。

一手提一只装满水的鼎,艰难地走到对面,把水倒入缸中,哪怕手臂颤抖了,依然一滴都不能洒出来。

洒出来就得重新提水,重新走。

“不合格,重来。”监督的小将铁面无情的宣布,士兵有再多怨言也不敢废话,只能老老实实返回,继续去提水。

一只只鼎提过去提过来,肌肉越来越发达,力气越来越大。

等到再次执剑或者拿刀时,力气大了许多,刀舞得虎虎生风,上战场与匈奴人对砍,终于不再有那种差点被撞飞的无力感。

【顺便插一句题外话,除了军中多大力士,还有一位大家可能万万没想到的大力士!】

【那就是孔子!】

【我说明清时期的儒生到春秋战国要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可不是夸张,孔子是大力士是有史料证明的!】

首先,根据汉朝史书《史记》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按照汉代的算法,孔子身高约为2米2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