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7(2 / 2)
【大家能看到,晚清时期,武术大家非常多,但是为什么在面对西方列强时,依然战败了?】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与军事息息相关,但其实又没法起到太大的决定性作用。
大家有没有发现,前面靠武林高手取得胜利的战争,其实都是小规模战斗,并没有古代动辄数十万人的战斗?】
【军事研究史学家在看《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战争时曾表示,里面的战斗是典型的没上过战场的文人写得战争,是以家族械斗为参考所写。只有大家族或者门派在比斗时才会先派出单独的高手互相较量,真正的军事战争,从来不是以个人勇武轮胜负。】
小说里的战争:
两军交战之前,策马上前,挑衅对方:“敢不敢上!”
另一边出来一位高手,双方在阵前比斗。
现实里的战争:
一方策马上前,挑衅对方:“敢不敢上!”
另一边的弓兵眼前一亮,齐齐开弓:“嗖嗖嗖——”
上个屁,射死一个算一个,敢脱离前面的盾牌兵跑到空地上当靶子,自己找死!
.
对此,王翦深有感慨。
“我一直自认自己不算名将,以稳扎稳打为主,就是靠秦兵锋锐,治军严格。但是真要说什么武林高手,我手下没有,我也不是。”
嬴政并不会因此就轻视王将军,反而更加器重:“将军的战功是毋庸置疑的,怎么不算名将?换做那些武林高手,谁能统率几十万大军?”
很明显都是野路子,别说几十万,十万都没法控制。
个人勇武虽然看起来潇洒帅气,但是如果要二选一,嬴政还是更喜欢王翦这样的大将军。
【虽然很多朝廷一直是“重文轻武”,但是我国其实是有“尚武”精神的。】
【西周时期,军事教育就是教育的重心所在,在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都以田猎的形式进行军事训练,即所谓的“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先秦时期,“列国并立,首重国防,人骛于勇力,士竞于武功”。齐国管仲“作内政而寄军令”,秦国商鞅“令民为什伍”,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征兵制和军事制度;】
【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法,目的就是计费出落后的募兵制度,回复传统的寓兵于民政策,以使人人习武,提高军队战斗力。】
大宋朝廷之上,王安石抚须,再次叙述他的变法制度:“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于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赵祯语气振奋:“天幕特意提起介甫的保甲法,还与管仲商鞅并列,看来对保甲法很欣赏。”
天幕这都夸介甫多少次?
前面的唐宋八大家,说他又是文豪诗人又是政治家,现在还单独夸他变法的保甲法。
啧,慕了慕了!
众臣羡慕之余有些庆幸。
还好,现在大家集体一心来计划变法,天幕恰好说了保甲法好,看来能成功!
【从文明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儒家并不缺尚武精神,德与武并不冲突,孔孟提倡的君子六艺里离不开射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