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4(2 / 2)
“此言不差,传令医家人试试。”嬴政受到了启发,“原来什么疾病都可以治疗,人可以,牲畜可以,想来植物也可以。”
恰好天幕说到了这里:
【周密编《癸辛杂识》专门教授人们要顺从鱼的天性养鱼,鱼苗出售时要常换水防止缺氧,途中如果要休息要专人摇动;】
【沈括《梦溪笔谈》种记载闽中果农培育小核荔枝的技术;《种艺必用》传授果树种植、移栽、嫁接、施肥和病虫防治的方法。林木种植也也走向成熟。】
嬴政:“病虫防治?”果然,植物生病了也可以治疗,还可以预防生病。
这些书如果大秦也有该多好!
“鼓励民间农人,尤其是农家弟子和医家弟子写书著作,若有所成者,朕必有重赏!”
这位对功臣从来很大方的帝王,所说的“必有重赏”十分有吸引力。
【为了方便百姓记忆,农官会特意把农业知识变成方便记忆的农谚。农谚涵盖天文历法、耕作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我们现在听到的许多农谚其实都是起源于宋朝。】
“地久耕则耗”
“木奴禾,无凶年”
“二月劝农,十月劳农”
……
宋人被夸的荣誉感爆棚。
是他们大宋的,都是他们大宋的!
大宋这么厉害,创造发明了这么多东西,是最厉害的!
但是很快,荆咕长长一声叹,叹得赵匡胤心头一颤:来了!又来了!就不能让他再得意几盏茶吗?!
【唐宋时期人才济济,尤其是大宋,文豪辈出。
陆王心学的陆九渊,程朱理学的朱熹。
诗圣杜甫,词圣苏轼。
风流才子秦观,科学巨人沈括。
文武双全的一代名相寇准,救国救民的将军李纲。
还有太多,太多后世知名的文豪名臣,都曾在农田里挥洒汗水。
他们同样是顶天立地。
他们脚踩农田,耕农植桑,脚下是华夏大地,是苍生黎民;
他们头顶苍天,志存高远,看向的是万里江山,是社稷安稳。
他们带领着亿万百姓庶民,共同守护着大好河山。
可惜……】
听到自己名字的文豪们激动地抬头:
后世留名了,原来后世都记得他们吗?
被不断贬官的苏轼听到自己被叫做“词圣”,眼角的皱纹一下子笑开了花。
“老师 恭喜您也青史留名了。”秦观笑着为苏轼倒了一杯茶。
虽然与想象的不一样 但是这样来自后世的认可 同样很振奋人心。
尤其在不断被贬的时刻 简直比千年人参还提气。
李纲听到天幕夸他救国救民 瞬间老泪纵横。
他没错 原来他真的没错!
老年被贬的寇准想起挟持官家的檀渊之战 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天幕夸他文武双全呢 也没枉费他射死敌军先锋那一箭!
只有沈括在疑惑:
科学巨人是什么意思?他写的农书也是科学吗?他也不止写农书 还是所有的都是科学?
【可惜 哎 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