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3(1 / 2)

加入书签

除女禁。

直到1920年2月,北京大学终于先后招收了9名女学生人学,邓春兰便是其中之一,并被分在哲学系学习。

这9位女青年成为我国历史上男女合校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

至此,这沿袭多年的“男女有别”的封建戒律——“大学女禁”在“五四运动”中,在邓春兰等有志女青年的奋起抗争下被打破了。

当时,北京许多报纸,在报纸最显著的位置发表文章报道了这一消息,热烈称赞这教育改革和妇女解放运动的重大胜利,赞扬这些勇开一代新风的女英雄。

她被誉为女性受教育的英雄人物,并且在甘肃民主妇女运动史上树立了一块丰碑。

到1922年,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大上海商院等高等院校开始男女均招,实行男女合校培养。

在小学与大学都可以男女同校同学后,中学才开始仿效,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广州第一中学、上海吴淞中学等中学开始男女同校。

【但是男女同校并不代表女学生一定能接受到平等的教育,也不代表社会一定全部认可。】

【1935年,当时的北平市市长提出“取缔男女同学案”,获得北平市社会局的认可,重新提出男女分校。而且开办了北平市第二女子中学校,在女二中开学典礼上发表开学演讲,说:“你们来这里读书的目的,是要学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所以要你们学习家事和劳作。”】

【北平市第二女子中学为了培养女学生成为贤妻良母,甚至辞退厨师,让女生都去学“炊事”。】

荆咕忍不住嘲讽:【这难道不是厨师学校?】

【许多有识女性也发现,社会整体上旧思想偏多,如果没有女校,百姓宁可不让女儿读书。于是女性开始自己成立女校,让女子有更多的求学机会。】

来自广东南雄珠玑巷的朱雅宜原本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思想开明,而且大胆有为。

在1933年,朱雅宜自己掏钱,耗费了全部身家财产,在南雄创办了广东第一所由女子独资成立的女校——四德小学。

“我的学校,要叫做‘四德小学。’”朱雅宜站在自己耗尽家财成立的校门口,笑容充满自信,“历朝历代,大家总要求女子要‘三从四德’,我们新时代女子,要独立,就要抛弃‘三从’。要有美德,也是新时代的四德!”

新学校,新招牌,新的思想从此刻开始扎根。

当“四德小学”对外开始招生时,事情却没那么顺利。

对这样一所私人承办的女校,许多女孩子不敢去。为了解决生源问题,朱雅宜首先鼓励学校老师把自家女儿送来读书,后来慢慢吸引民间的女孩子也来读书。

当学生多了起来,问题也变得多了。

“朱校长,有些孩子年纪还大了,我们小学还收吗?”

“收!”朱雅宜毫不犹豫把招生的年龄从小孩改成了不限制,“我们不收,她们没地方去学习。”

“朱校长,学生太穷,交不起学费,还收吗?”

“收!”因为学生的经济条件,朱雅宜把缴纳学费也改成了“自愿制度”。

“能交就交,交不出学费就免费。”

“朱校长,有学生说吃不起饭,想退学。”

“带她吃饭去,伙食费我来出。”

因为来了许多贫民女子,朱雅宜相继开除优厚待遇:免住宿费,免书本费,在学费上是自愿原则,能交便交,交不出来就免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