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2(2 / 2)
六部则是遵循了古礼记载,分别为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
这六个职位分别对应了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以及工部尚书。
对于后世人而言六部的名称更加能接受一点,不过大雍要遵循古礼也没什么问题。
而在这些官职之下再设副官,比如说大冢宰的副官是大宰卿,大司徒的副官是司徒卿等等。
反正一连串的职位名称调动看的韩星霁眼花缭乱,感觉自己好像又要重新学一遍历史。
他赶忙将这些都越过继续往下看。
除了三省六部九卿之外,大雍还特地设立了一个内阁。
在看到内阁两个字的时候,他脑子里只有一句话:这什么大乱炖。
可不是大乱炖嘛,三省六部是千年之后的制度,名称却延续周礼,现在又冒出了一个两千年之后才会出现的内阁,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此内阁却不是彼内阁,历史上的内阁一开始是皇帝的顾问,慢慢才变得压制六部成了实际掌权的结构。
而大雍的内阁比较特殊,可以说是他专门为了韩星霁,或者说是专门为了往来者设立的。
这个机构负责两界沟通,负责援建项目的审批和上报,同时也负责项目落实、推进以及审查。
看上去有点像是大使馆,但是这个大使馆在大雍是要做事情的,或者更像是那些被派来援建的工厂,只不过他们是负责整体。
最主要的是内阁的奏疏是可以不经过三省直接上报皇帝和摄政王的,这一点倒是隐隐有跟三省平级的意思。
当然说是可以,但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这么做,毕竟大部分文书奏疏都是有事情要让皇帝做决断或者是朝臣商议,直接递给皇帝或者摄政王,到时候还是要开小朝会的,没那个必要。
内阁这个机构本身就是大家讨论出来的。
一开始就连丞相都纠结把韩星霁放到哪里比较好,郎中令薛海东的意思是让他去当鸿胪寺卿。
看上去像是那么回事,但问题是鸿胪寺是掌管外交的,大雍还跟很多小国还有往来,韩星霁一边负责援建一边负责外交也很麻烦。
到最后讨论了半个月才确立了内阁,然后再确定由韩星霁统领内阁。
至于内阁的人员则是由韩星霁自己去决定。
作为内阁首领,韩星霁也有官方职位——正卿。
在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他在自己贫瘠的历史知识里搜寻了一遍抬头说道:“这个职位……是不是不合适?”
楼时巍挑眉:“除了你之外还有谁适合掌管内阁?”
要说适合的人肯定很多,但是能让大雍稍微放心那么一点的也就韩星霁了。
哦,或许还要加上一个舒云来,但问题是舒云来她真的不合适。
虽然最近她也在努力识字,基本上脱离了文盲序列,但她只适合带兵打仗,行政方面总是差一点,以前是她丈夫亲自担任长史负责后勤调度,后来则是选了别的合适人选。
如果真的让朝华郡主亲自来,可能军队走到一半就要停摆了。
综合来考虑,选来选去也就韩星霁合适了。
韩星霁解释说道:“不是这个不合适,是名称不合适。”
正卿这个名字应该也是从周礼延续下来的,在周礼的记载之中,正卿跟大冢宰都是对同一个职位的注称,那就是丞相、宰相。
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