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6(1 / 2)

加入书签

下连一丝寒风也进不来了。

方沁如摇摇头,放下帕子,双手捂着膝上暖和的手炉,“无妨,喉咙有些不舒坦罢了。”

“现在的天儿确实挺干燥,我记得马车里有放秋梨膏,让我找找。阿娘喝完嗓子应该会好受点。”

闻昭穗提起裙摆弯腰,在坐塌下的红木小柜里果然拿出一个陶瓷罐子。她坐回软塌,掀开软木塞。

梨子与蜂蜜的气味飘逸而出,方沁如竟还闻到了一阵清甜的药味,不由开口问她:“阿穗的秋梨膏怎么还有股子药味。”

“纯梨膏太寒,不适宜体质寒凉的人服用,我就放了川贝、陈皮和枇杷叶中和,并且熬制的时候还有蜂蜜与红枣,喝起来也不苦,就像凉茶和雪梨茶一起的味道。您要是还觉得药味重,我就再加勺蜜浆。”闻昭穗往茶盏挖了一块,倒入热水冲开,温温热热的梨香顿时充盈在车厢内。

方沁如其实不怕苦,她若是怕苦,那一碗碗养身治病的药汤就都喝不下去了。只是随口一问,闻昭穗便极有耐心地解释了。

秋梨膏温度适中,梨香涌入口中。果香微甜,梨子的精华掺杂罗汉果与川贝的清爽,流淌过喉,润了肺腑。回味有甘,红枣与姜丝融在深褐色的秋梨膏中,暖了脾胃,压下了干燥。

“还别说,喝完你这秋梨膏,嗓子确实舒服了不少,感觉清清凉凉的。”有心理因素加持,加之喝了一盏秋梨膏,接下来的一路方沁如都未有咳嗽,便和闻昭穗聊起她外祖母家的人。

闻昭穗在到达方府前的最后两刻钟,巧妙地打探到了外祖母家的主要亲戚结构。

她外祖母共育有两子两女,大舅担任光禄寺少卿,光禄寺听命于礼部,负责御膳食材的采买,以及帮衬礼部筹备祭祀、酒醴、宴劳之事。虽是五品官文职,也无实权,但放在如今势头衰减的方家已是难得的京官职位了。再加上大舅是长子,在家中说话的分量也最重。而大舅母精于盘算,又一连为大房添置了两个儿子,深得老夫人信任喜爱,相应主持府里的中馈。

大舅的长子名唤方夔,刚刚及冠,也是方家嫡系孙辈里的长子,自小被爹娘与祖父母溺爱,他也放纵自己耽于玩乐,未见有何成就,平日里只是闲散在家。也正是方夔之前与大舅母一同管理将军府的田庄,后来闹出了那些丢人事。

听了方沁如对他不咸不淡的评价,闻昭穗还未见面,便对自己这位大表哥无甚好感。至于大房家的次子,年岁尚小,还看不出什么。

而后是闻昭穗二姨母,数年前外嫁到了建邺,路途较远,几年都难回一趟娘家,故而与娘家的联系渐渐淡了去。自她出嫁后,方沁如便再也没见过她二姐。

排行第三的便是今日满月酒的主角——三舅舅一家。

三舅舅于做官无半点天分,行的是商,在这个重农抑商的时代并不是什么好行当。不过也有三舅自己目光短浅的缘故在,布庄也难开大。

除此之外,三房的后院可谓鸡飞狗跳,三舅母时常管教责罚三舅的那群小妾。小妾们也不甘示弱,在三舅面前给夫人和其他莺莺燕燕上眼药,今日这个被抓花脸,明日那个被夫人罚跪得昏过去……事情多得不行。

三舅母在府里的管事权上被大房夫人压着,自己丈夫又没人家大房有本事,后院又是一堆糟心事。再说孩子,大房一连出了两个儿子。可他们二房呢?前几年连着生了两个姑娘,她这心里又不甘又焦急,总觉得矮大房好几头。这回有孕,光是京郊三座寺庙她就都跑了一遍,每日诚心实意拜着送子观音,可算是盼来了儿子!如此,她在方家也能挺直腰板了。

最小的便是方沁如了,在冷落中长大,结识了临川长公主,后来又嫁给了当时官职并不高的闻堰,陪着闻堰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一步,自己也成了堂堂二品诰命。

属实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