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0(2 / 2)

加入书签

他们老宋家,真要出两个秀才了?!

这俩秀才,还都是他的儿子,这事也太美了!

亲娘啊,他们老宋家的祖坟终于开始冒青烟了不成!

辰时将到,知县便带着衙役开始分散人群,拿到名次的学子,继续留在考棚,准备排队。

而那些没有获得名次的学子,只能抱着自己的包袱,灰溜溜离开。

头试没有考上,便不能继续参加后面的覆试,这也预示着,他们本次县试的失败。

整个考棚前方空地,只留下准备参加头覆的考生。

亲眷友人必须站到外围,不得踏入一步。

宋父摸了摸宋豆丁的脸蛋,又拍拍宋卫风,依依不舍的离开。

站到最外面,忍不住一直往里面瞧。

考生又自发按照点名册排起队来,一个一个往前走。

宋父搓着手,忍不住又对身边的人说:“瞧见没,里面有我两个儿子,两个!全都通过了头试!俺们家真是祖坟冒青烟,马上要有两个秀才了!”

旁边的人,突然觉得这一幕好熟悉。

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头试那天,对自己吹嘘儿子的老父亲吗?

当时自己还觉得这人脑子有病,默默离远了一些。

天杀的,他那两个儿子还真的考过了头试?!

相较于头试的人数,头覆的考生少了将近三分之二。

人数少了,排队与检查的速度便明显加快。

不出半个时辰,几人便都进入考棚。

万事开头难,头试题目最精,最难,只要能过头试,后面的覆试只是跟着头试走,顶多变变题目内容,加一些‘赋’和‘论’。

再难一些,是考问考生关于民生国策的看法。

有了头试的基础,周自言基本摸清了这次县试的本质,在回答上渐渐放开手脚,一点一点阐述自己的想法。

科举是为选官,所以写的时候,越能摆脱学生气越好。

这一点,大概没有人能比周自言更适合了。

为官七年,写过的折子和策论不计其数,稍加改动,便能直接用于考场之上。

还是那句话,周自言对自己有很清晰的评估。

在教上折本的那一刻,他大概就能猜到自己的成绩。

此番县试,‘马鸣沟周自言’就像那一杆红穗长枪一样,轻轻划开万层阻碍,势如破竹,直冲云霄!

头试加多重覆试,一场县试走下来,竟过去半个多月。

在周自言小院中的那一棵黄木香,枝头慢慢开起第一抹绿色时,县试终于落下帷幕。

前几场都会在考棚公布成绩,但到了最后一轮,便不再公开成绩。

只会有许多报喜人,拿着衙门给的名帖,去各家报喜。

除去案首之名,剩下的都是‘通过之名’,意为该考生可以参加后面的府试。

出成绩这天,所有人不约而同聚到周自言这里。

宋父带着宋豆丁和宋卫风,花婶子带着自己娃娃,庞大娘带着庞大山,还有隔壁的章伯母……

都焦心的等在院中。

而周自言家门外,还围了许许多多想看热闹的街坊邻居。

大多都是一个想法:这可是他们春六巷的一件大事,绝不能错过,若是真的能考中,那沾沾喜气也是好的!

这么多长辈都在,周自言只好把家中所有板凳都拿出来,摆成一长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