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6(1 / 2)

加入书签

争鸣呢,又是个很大的话题,所以这里就不深入解释了,总之?呢,相对于更为温和的以“仁”为思想核心的儒家,法?家就会显得严苛许多,不讲情面许多。对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制定明确的制度要求,然后?都严格执行,这一套听起来,就会觉得十分有战力,举一国之?力去做一件事就很容易做到,这种状态适合什么时候呢?没错,适合战时状态,将?资源和人力都由国家统一调配,有限的资源先保证最紧要的所需,国家战力自然就能强大起来,所以秦在七国之?战中,能笑到最后?。】

【可是,问题在于,秦完成了统一后?,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不再是战时状态了。这个时候,全国上下?,特别?是老百姓们,很想能够松懈一下?,能够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过一下?日子。之?前一直支撑着国家对外打仗,不就是等着这一天?么?】

【可是法?家思想为主导的秦朝,没能跟上这种转变,在赋税、徭役、兵役等事情上,依旧保持着法?家为指导思想的做法?,依旧将?万民当?做工具人了,所以到现在,人们依旧还在说,秦朝时,又是修驰道,又是修长城,还要修阿房宫和秦王陵墓之?类的,导致徭役兵役都十分繁重,这些都是秦“暴,政”的体现。】

【其实嬴政做这些事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对民力的使用,不能过度,对贫民和无产者,他?几?乎没怎么征调动用过,因为他?意识到了这种人因为穷,也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若真的将?他?们逼急了,可能就真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破罐子破摔了,直接拼上命干一场。可是到了秦二世胡亥时,他?就没有嬴政这种意识,真正做到了横征暴敛,只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就将?“暴,政”推行到了极致。】

【仔细分析和甄别?一些史料就会发现,“暴秦”是真的,但不是在始皇帝时期,而?是在二世当?政时,而?始皇帝因名声太大,且二世又是赶的嬴政在位时动工的那些工程的进度,所以“暴,政”的帽子,就无形中戴在了始皇帝的头上。法?家的体系,本不适宜已经结束了战争,应当?安享和平,一心发展的秦朝,始皇帝当?政时,还能平衡一下?不合时宜的法?家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但二世胡亥这种人,根本做不到始皇帝那么精妙的操作,秦二世而?亡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秦没怎么意识到法?家思想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毕竟春秋与战国的时间跨度达到了五百多年,历史是有惯性的,经历了几?百年动乱的大地,一时之?间突然安宁了下?来,制度跟不上这样的现实变化,也很正常,所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才十分可贵。】

这一段话,信息量实在是太大,让秦国的公卿们,都忍不住安静了下?来,细细思量着天?幕话中的意思。

按照天?幕的意思,秦亡确实是因为“暴,政”,而?“暴,政”的源头,就是秦国坚持了一百多年的商鞅确立的法?度,是出了问题的,是不适合秦一统六国以后?的发展的。始皇帝在位时,反而?是压制住了这种矛盾,所以秦朝才安稳了一些年,但始皇帝一去世,无人能处理这种复杂的局面,胡亥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深矛盾,让秦更快地分崩离析……

这时,许多公卿看?胡亥的神?情,就显得有些不善起来。

胡亥注意到周围人的变化,顿感情况不妙。

第244章 史上第一二世祖胡亥(13)

其中, 眼神最为凶骇的,当属一直跪在地上未起来的李斯。

前面有“焚书坑儒”的锅,李斯找不?到扣锅的人, 但“暴, 政”这口锅的始作俑者, 就在眼前了。

胡亥吓一跳, 转身想要逃跑,结果被一众公卿拦住了路,想跑也跑不?了。

李斯心?中熊熊怒火燃烧,可是他也被众公卿挡在了外面, 尽管内心?有冲动弄死胡亥, 却够不?着他的人,只能暂时先放弃。

嬴政对?于这样?的乱象, 简直是不?忍直视,这些?公卿们, 情?绪一上头,就失了理智了。

不?过, 胡亥如此乱来?,将秦败得一干二净, 这点自己倒是没有料错, 所以自己肯定不?会把皇位传给这小子, 他夺取皇位的过程,怕也是不?怎么光明正大吧?

回想起前面听过的前几期的他朝帝王,确实是都打得头破血流的。胡亥能将一众兄弟压下?去,恐怕不?仅手段不?光明, 而且还有别人助力。

想到这里,嬴政心?口微微一窒, 他联想到了李斯的反常,难道……这事和李斯有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