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8(1 / 2)

加入书签

,可想到谢恒之前险些遭难,宣景还是心有余悸,这件事他大概永远也忘不了。

大雨连下了三天三夜,干旱的土地被淋透,今年虽然光景好不到哪去了,但只要天气给力,来年定然会是个丰收年。

天降甘霖,不仅仅是晋州,蕲州那边也已经下了两场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宣景和谢恒开始组织百姓们学习土地耕种改革的方法,同时开始兴建抗旱、防旱的工事。修建工事仅凭府衙的衙役们远远不够,宣景和谢恒便征集晋州百姓一起。反正今年被蝗灾旱情闹得土地都没什么收成,大家都没什么事做,能给官府做事还有工钱拿,众人都抢着报名。

宣景规定之前带头在驿馆门口寻衅滋事的那几个人不被雇用。

只是愚昧便罢了,但存了坏心的宣景万万容不下。

那些没有去闹事的百姓都十分庆幸,而那些过去闹事但不是成心之人纷纷心怀愧疚。

谢恒知道宣景这是在为自己出气,心里那叫一个高兴,面上却不显。而在其他晋州官员看来却是昭武将军假意为谢恒出气,实际上却是在故意加重百姓对谢恒的怨气。

只能说有些观念一旦在脑海中被根深蒂固,那么发生任何事就都会被往这个观念上去套去解释,也就不能在以平常心去冷静看待。

到了十一月底,所有的防旱工事都已经建造完毕。

这期间又下了一场雨,已经完成的工事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晋州百姓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谢恒和宣景是在晋州百姓们的拥护声和挽留声中离开晋州,马车上还被不少百姓扔了许多当地特产。尽管今年大家过得都不容易,但百姓们还是想用这些在他们看来金贵的东西向两位大人表达感激谢意。而且官府的帮扶政策已经开始实施,家家户户都能得到切实的帮助,这个年也不会过得太艰难。

荣启和阮时衡已经在半个月前回京,要不是对外还要维持不熟甚至不和的假象,两人一定会跑来晋州等着宣景和谢恒一起走。

这一次宣景和谢恒的功劳甚伟,不仅完成了本职差事,甚至解决了晋州持续干旱的问题。那些防旱工事的建造宣景一早就上报朝廷。能解决这么一个头疼的问题,惠承帝自然高兴,还大笔一挥拨了不少款项到晋州。

惠承帝为表嘉奖,甚至安排皇子亲自到城门口去迎接谢恒和宣景。

被分配到这差事的三皇子在接到圣旨的那一刻脸色就十分难看。

他在京中散布谣言的事父皇定然知道一些,虽然最后没能如愿伤到宣景洗清自己,但却误中副车给谢恒造成了不小麻烦。听说谢恒甚至因为“灾星”之名而被晋州百姓堵在驿馆出都出不去。而且以宣景的性子,就算这事没招到他身上,但也算是给他办差带来了麻烦。所以不管是宣景还是谢恒,只要他们知道这件事是自己的手笔那就算又结了梁子。

而三皇子并未天真地以为这件事能瞒天过海,毕竟京中的人大都清楚,谢恒他们回京之前只要找人稍微打听也能知道个大概。

如此父皇还是安排自己去迎接昭武将军和谢恒,分明是有让自己借此道歉的意思。

三皇子的心里压着一口气。计划没能成功,两州一都关于他才是“灾星”的传言又有起复之势,就连京中也有人说谢恒和宣景不是“灾星”,人家一去晋州,晋州就降雨了,所以“灾星”还是三皇子。

心里憋着气,可又不能抗旨不遵,三皇子一气之下便带上了之前他计划中那个批算晋州有“灾星”的道士。这道士当然没有真本事,不过是坑蒙拐骗之徒。三皇子也不是要做什么,就只打算给谢恒添添堵。

返京的队伍来到城门口,最后一段路谢恒和宣景都是骑马前行,远远就看到三皇子带着几位官员还有那位身着道袍的老道站在城门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