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1 / 2)

加入书签

。”她又赶紧吩咐苗兰,“兰儿,再加两个菜。”

陶典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已吃过饭了,过来只是跟你们说件事。”

“啥事啊?”张翠玉问。

陶典歉意地看一眼苗兰:“城外为流民提供的民宅还没修建完,年后继续,正月十六开工,原本给工人是每天十二钱,管两顿饭。前几日,衙门接到不少工人反应,想把那两顿饭折合成现钱发给他们。府衙决定,年后就不管饭了,将工钱增加到每天二十钱。”

苗兰点头笑笑,意思就是不需要她再去煮饭了。

“陶大人的意思民女明白了。”

陶典道:“这事是我们的疏忽。正巧府衙旁的丰禾坊空出了一间铺子,两层小楼,前屋可以做买卖,后面有个小院,铺子就坐立在正东门的街边,距离东市也进,出城也方便。那房子是咱们刘大人的,他说先为你们免去两年租子,你们一家人暂且搬去,凭着苗姑娘的手艺,年后可以在那开间食肆。城外修建民宅的工人,若愿意去你那吃饭,你可以做些成本低的饭食,管饱就行。”

苗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真……真的吗?”她激动得声音都发颤。

陶典笑道:“自然是真的,刘大人亲自吩咐下来的,让我特地来告诉你们。”

张翠玉高兴得咧嘴直笑,露出一口大牙花:“民妇一家感谢刘大人,感谢陶大人,你们可真是活青天啊!”

她一边笑着道谢,一边拱手作揖,朝着陶典叩拜。

陶典抬手:“张大娘不必多礼。”

在苗兰给工人做饭期间,年轻的小火都称张翠玉为张大娘,因而陶典便按照城外工人对她的称呼,称呼一声“张大娘”,倒也不是他喊张翠玉为大娘。

论年纪,陶典五十三岁,比张翠玉大了将近二十岁,张翠玉都能喊陶典一声叔。

“张大娘”不过就是一个尊称罢了。

苗兰很激动,高兴得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她正计划年后在岷州开间食肆,却不料直接就有了现成的,地段好,还能免去两年租金,又有府衙做后台,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

高兴之余,她又不免有些担心。

因为她一直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陶大人,可是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陶典捋了捋胡须:“你这丫头,人不大点,鬼精鬼精的,想的倒是多。”他笑呵呵道,“不用你们做什么大事,只要你把食肆好好经营起来,让那些来岷州的流民能定心,把这里当成真正的家,这就是对刘大人最好的回报。”

苗兰眉头微蹙,有些不解:“这……我开食肆,如何能让流民定心?”

陶典道:“原本我和刘大人都没想到这一层,这主意还是杨司户提出来的。城外修建民宅,他是监工,整日在城外与那些工人们在一起,连早饭和午饭都是和工人一起吃的。你给工人做饭的那十来天,杨司户也天天吃你做的饭。那些个工人吃了你做的饭,在做活时,有事没事就说上几嘴,杨司户便听进了心里。”

工人们吃了苗兰做的饭食,有滋有味儿的,对生活越发有了盼头,干活也都更有劲儿了。

那些工人,一部分是岷州本地的穷苦人家,大多数都是外来流民。

逃难来到岷州的流民,他们都是在家乡实在活不下去了,逼不得已才来到这里,对这里并没多少乡土情怀,也没任何归属感,加上天下大乱,他们几乎都是本着活一天算一天的念头。

没斗志、对生活没有半点热情,每天如行尸走肉般混日子,混上一顿算一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