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1 / 2)
最后归降皇太极,后来在清朝还做了大官。”
“明朝末年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同为一个国家的军队,还会互相不信任呢?他们也不想想,一把筷子难折断,还是一根筷子难折断。”
“崇祯面临的真是地狱开局啊,天降猛人都不一定救得了。”
【崇祯二年,清军,就是当时的后金八旗军进攻,接连攻陷永平四城,威胁京畿,史称‘己巳之变’,秦良玉应诏率兵进京勤王,因为缺少粮饷,她将家财变卖,尽数充作军饷。
在对上给明军造成极大心理阴影的清军,秦良玉并没有畏惧,与其他将士一起,和清军对抗,最后皇太极放弃了到手的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
皇太极退兵后,崇祯帝接见了她,并为秦良玉写诗歌颂她的功劳,‘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插句题外话,崇祯帝传世的诗总共五首,其中有四首都是夸赞秦良玉的。
崇祯七年,张献忠起义军攻陷夔州,秦良玉率兵镇压,迫使张献忠退走。
崇祯十三年,各地起义军四起,张献忠联合罗汝才,再度攻打夔州,然后罗汝才被秦良玉摁着暴打。
当时四川形势越发严峻,秦良玉也曾献布防之策于巡抚、巡按,但要么不被采纳,要么虽然同意她的计策,却因无兵可派,无粮可饷,无法实施,三万白杆兵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张献忠攻破成都,秦良玉寡不敌众,无法救下成都,于是退居石柱,驻守其中,张献忠在四川活动时,从不敢去石柱。
明朝灭亡,清顺治三年,南明朝廷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封忠贞侯,永历帝封秦良玉为四川诏讨使,平定四川叛乱,秦良玉此时已垂垂老矣,久病卧床,得知这个消息,拜泣曰:‘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
秦良玉的家人皆为国尽忠而死,两位兄长战死于浑河战役,弟弟战死于奢安之乱,儿媳张凤仪战死于河北侯家庄,儿子战死于襄阳,侄子战死于沙普之乱。
最后只有一名侄子和孙子活下来,在顺治十六年归降清廷。】
秦良玉听罢自己与家人的结局,久久坐着,不发一语。
朱元璋与崇祯听到明朝灭亡四字,两人齐齐一惊。
评论区的留言越来越多,有两派人因为秦良玉在评论区吵起来了。
反对秦良玉的一方说:“秦良玉和清兵相比,就是被人家压着打,她只能镇压农民起义,对付自家人。”
支持秦良玉的一方说:“农民起义算什么自家人?明末的农民起义,那就是一群土匪,张献忠占据四川后,好多四川百姓都跑到石柱避难,秦良玉的白杆兵无论在明史还是清史中的记载,都是秋毫无犯,勿伤百姓,再者说了,浑河战役时,清兵出动大炮才把白杆兵打败,白杆兵战斗力不弱。”
两派人有来有回,吵得越发激烈。
蒲安连忙阻止事态发展,总结道——
【总而言之,秦良玉具备优秀的军事才能,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镇压农民起义,作为明朝的将领,她听从皇令,这一点也能理解。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在明末这个黑暗时期,诸多自诩‘大明中流砥柱’之人,如软骨头一般,要么归降闯李自成,要么归降于清兵,如秦良玉这般忠毅之人,实在少见。
其实秦良玉将军作为石柱土司,白杆兵是她的私兵,她其实可以不管大明的死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