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5(1 / 2)
郡了,每个郡独自掌兵互相制衡。这样都不放心戍边的守将,那也别想着搞中央集权了,继续玩分封算了。
而且说实在的,将领的家族真的能代代都出将军苗子吗?
未必。
白起厉害吧?你听过他后代在军事方面有什么建树吗?
不要说白起被秦王猜忌废黜为士卒,没了贵族官身,所以他的后代起不来。在秦国待不下去难道不能跑去其他国家发光发热?
没混出头来,原因就是非常残酷的——白起他后人不行。
白起在的时候,他后代就没能在军中立功,等没了他的庇佑,就更没水花了。
像李氏、王氏、蒙氏这样接连三代出名将的,属于少数中的少数。秦国能一下子拥有三家,一方面是秦国的军功制吸引名将投效,另一方面也是真的运气好。
但抛开这三家再去看秦国其他名将,杨端和、桓齮、羌瘣这些人,他们的后代和他们的祖辈在历史上也没什么记载。
可能只是普通将领,也可能根本没出能当将领的人才。
将领的家族只要断代一次,以前积攒的军中声望就会消耗大半。老兵会惦记曾经的将军,等老兵退伍了呢?新兵又不认识当初的老将。
而且秦国的兵是从各地抽调来的,每次服兵役也就那两年,两年之后换一拨人,将领手下的士兵总是生面孔。除却亲兵和将领之外,少有一当兵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的。
以后北地戍边大约也是如此,在附近郡县征兵。农人男丁们可能这次征兵去的是这个郡,下次就去别的郡了。
后世不少朝代的兵和秦朝完全不同,不仅当兵年限很长,要许多年才能退伍回乡,代代世袭的还非常多。
大约也是每隔几年都重新征兵太难了,不如让兵丁就在边境定居,生儿育女。
等需要新血液了,可以就地征收。
当地人长久定居在这里,倒是很有可能对戍边的将军家族产生深厚的感情。
但还是那句话,北边十来个郡,只要君主别昏庸到同时惹怒大部分边将,互相制衡还是没问题的。
扶苏把玩着玉佩,说道:
“章邯、韩信等几个小的还没长成呢,他们可不是庸才。”
武将家族的小辈要是不够厉害的话,那就别怪后起之秀抢了他们的地盘。
中央只要能不断地往边境输送新的名将苗子,戍边太守之位就不会一直留在某个世家手里。
扶苏觉得竞争上岗挺好的。
有竞争才有压力,才会一直努力干活。当自己的权势都不保的时候,哪有余力再搞拥兵自重那一套。
秦王政点头附和:
“刘季那些参军的同乡也不容小觑,军功世家想在边境成功扎根,难度不小。”
北境就十二个萝卜坑,抢的人太多了。现在那些家族靠着之前的军功能提前占位置,可不代表这个位置能永远占着。
大概只有将星不够的时代,才会显得某一家格外突出,非常值得猜忌吧。
说到底还是对照组都扶不起来。
君王手里没了制衡的人,他自己又小心眼不信任人家,才容易多想。
父子俩随后又给燕地的几个郡安排好了太守人选,先暂且这么着。
左右和匈奴的大战还没正式开打,还有充足的时间评估他们在这个位置合不合适。不合适就换,也不耽误什么。
新的任命下达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去边防当太守代表后面的攻齐没他们的份了,但攻匈奴的军功肯定跑不了。虽然有点贪心都想参与,但王上的命令无人胆敢违抗。
王离和杨明舒都有点泄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