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0(1 / 2)
解,东西显然都卖给官府了。
之前太仆领了买马的活,但他着实不擅长讲价。商人们本来还等着他和戎人谈好价钱,自己再上门降价销售。
结果等了这么久还是没有成果,商人干脆也不等了。自己估摸了个价直接卖给太仆,也免得夜长梦多。
手里攥着这么多战马,要是被旁人恶意举报,当成是企图造反的反贼,可就得不偿失了。
秦王来之前就已经看过了太仆的奏报。
对于太仆没和戎人谈拢,他倒是不意外。本来就没指望太仆能成事,消息放出去自然会有马商主动来投的。
当然,一直依靠马商也不行。
所以大秦日后得努力培育自己的好马,秦王室好歹是养马起家的,总不能在这方面被人比下去。
等大秦马匹的优势超过戎马之后,马商就是普通商人了。只要不把秦马往外卖,别的不必限制太多。
有客人问店家:
“马市里售卖的当真都是母马?”
店家点头:
“对,都是母马。”
客人便追问道:
“那为何只卖母马?”
店家便把商人打算培育骡子的事情说了。
生骡子还是公驴和母马搭配成功率更高一些,而且有骡子拉东西,用公马就略显奢侈了。
商人们觉得公马不如母马好卖,本着利益最大化的想法,普通的马匹就只采购了母马。
比起贵人们,其实庶民更需要骡子。
但是庶民却买不起这些母马,也不一定能找到公驴配种。
不过这都不要紧,商人自有妙计。
今日马市开张,商人们特意请了一些周边县城的县令和乡中的乡老,前来参观。
店家遥遥指着那边领人进去看马的队伍说道:
“看见没有,那些都是当官的。”
据店家所说,商人们打算将母马销售给基层的官府。乡县的官府采购母马之后,拿回去可以自行繁育骡子,再分发到下头的亭中。
秦国施行乡亭里的基层制度,在县之下,设置乡。一县之中一般有十个乡,一乡会划分出十个亭,而在亭之下则要分出十个里,一里便是十户人家。
除此之外,一里还会被称为一什。一什就是二伍,一个伍是五户人家。
1县=10乡=100亭=1000里=10000户。
不过具体划分还要看人口情况,不是规定死的必须按十进制来。
后世总是戏称泗水亭长刘邦相当于班级里的小组长,其实远远不止。一个亭长管理一百户庶民,那可是一百户,不是一百人,一户是一整个家庭。
秦朝一统后天下大概有三千万人,设置了756个县、6600多个乡、将近3万个亭。按照这个算法除下来,一亭约莫有1000人了。
骡子发到亭中之后,下头里村的庶民手头宽裕的,自可选择花少许秦半两,在需要的时候租赁。
再宽裕一些的,整个里有近百人口,说不定都能凑钱买一匹骡子,整个里村共用。
以后庶民只会越来越有钱,商人做不到基层的生意,做做乡县的生意也够了。
天下那么多乡呢。
要供应全部基层,每乡总不能只买一匹母马吧?做种的公驴可以只有一匹,负责生育的母马却得多来一些。
秦王政听得频频点头赞许:
“县乡自行培育骡子售卖给下属的亭里,这样便可多一项财政收入了。”
总比商人直接去卖骡子要好,那样钱就给商人赚了,不能尽数入府库。
实际上在秦国,大部分的畜力繁育和销售都是由官府负责的。商人能插手这个的不多,不像六国那样放宽了限制。
之前分发下去的牛,就是直接以官牛身份下发的。庶民使用只能花钱租赁,还得十分爱惜,否则便要罚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