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3(1 / 2)
是乐此不疲。
冬日结束的时候,齐王也终于磨磨蹭蹭回到了齐都临淄。
路上护送他的秦国军队三催四请,可齐王就是不着急回去。顺路又见识了一番沿路的郡县风景,每回听到附近哪里有名山大川都非得绕过去瞅两眼。
齐国之前就收到消息说齐王要回国,翘首以盼了整整一个冬天。在他们快要怀疑秦国放假消息的时候,终于接到人了。
或者说,终于找到人了。
齐国向秦王去信质问他们的大王到底哪里去了,说要回去却两个月都不见人影。快马加鞭不应该早就到了吗?秦国都在三晋修了驰道,路上需要花那么久吗?
秦王政便告诉他们,是你们大王自己磨蹭,等不及你就出国迎接。
齐人果真出国迎接了。
然后找了一圈,终于找到了在登嵩山的齐王建。一看舆图,好嘛,这还没走到从咸阳去临淄一半的路程。
后来在齐人的催促之下,齐王建才不情不愿地加快步伐,赶回了国内。
齐王回国的消息瞒不住,北边的燕国自然是听说了的。
听完燕国就坐不住了,说好的国君一起被关,凭什么那齐王就可以随便回国,他们燕王不行?
哪怕是为了燕国的脸面,也得向秦国要个说法。
燕太子并不想要父亲回国,可他平日里的表面功夫做得好,这会儿也不能自打脸毁掉往日经营的好形象。
于是硬着头皮去信一封询问他们燕王什么时候可以归国,随后理所当然地被秦国糊弄过去了。
齐国在军事上好歹还有挣扎的余地,所以秦国得考虑一下齐国国内的反应。燕国是个什么东西,不用在意它。
燕国臣子为此又气了一通。
有些忠臣直接气病了。
燕太子一边在心里叫好,他早就看不惯这群老家伙了。一边又要亲自上门慰问,做出同仇敌忾的模样。
就这么糊弄了两个多月,时间从初春走到了暮春。
暮春时节代表着,秦国的春耕结束了。
秦国的军队已经饥渴难耐,修养一年多也差不多够了。春季粮食已经种下,难道还非得等秋收结束再发兵吗?
没有那个必要,夏季无事,正好可以去北边的燕国消消暑。
秦王政看罢代地李将军送来的折子,说是代郡的长城已经修好了,请示他接下来往哪儿修。
代郡虽然在赵国北部,却是个比较小的郡。
北境被秦王政划分出了一串的郡,从西至东分别为九原、云中、雁门、代郡。等燕国灭后,还会新增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和辽东。
北境的郡每个都相对南部楚地的郡小得多,但比之中原三晋却要大些。郡划得多,方便分段防守,毕竟北境的国线确实很长。
李将军在代郡修长城,只能修代郡的一小截。其实早就修好了,不然也不会跨越几郡支援秦赵边境那边,去帮两国长城链接起来。
代郡长城没什么年久失修的问题,就是秦国担忧如今的长城还不够坚固,额外加固了一些。
如今眼看战事要起,李将军提及“代郡长城修好了”这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其实是在委婉地表达想参战赚取军功的意图。
他年纪不小了,儿子过几年就要成人。他想在此之前多给后代积攒点家业,倒也无可厚非。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过李将军毕竟是赵国降将,上头还有父亲李牧压着,不好表现得太过积极,行事只能如此委婉。
秦王政闻弦歌而知雅意,回了他一封书信,叫他静待佳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