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1(2 / 2)

加入书签

因而郭开还是劝道:

“武安君或许有他的考量呢,一时得失算不了什么。”

果然没几天,李牧的奏报就递过来了。其中写明了他怀疑那几座城早已暗中投靠了秦国,否则不可能这么快就被攻破。

倒也有几分道理。

赵王迁勉强接受了这个解释,尤其是在其他宗室臣子都赞同李牧判断的情况下,赵王迁也不愿意和所有人唱反调。

他赌气地说道:

“若是武安君能打退秦军,那寡人就信他没有叛国。”

众人觉得这不难。

他们秦赵国力相当,秦国也没了白起那样的悍将。三年前能打退秦国,现在自然也可以。

于是所有人满口答应,一个个都特别信任李牧。

然而他们忘了,三年前的局势和现在可不一样。

先不说三年前秦国有没有彻底做好准备,是否只是试探着出兵。就说今年的赵国局势,可别忘了那场赶在秋收之前出现的大旱。

赵人收成锐减,饥荒遍地。哪怕勉强靠着剩余的庄稼没被饿死,也远不如秦人强健。

但凡这群贵族去前线看一眼两边的士兵,就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秦人个个精神饱满、吃饱喝足,赵人却大都面黄肌瘦、不少人还是靠着分发的军粮才吃上饭。

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哪怕最近吃饱了,之前亏损的那几个月,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养回来的。

李牧每天都很心力交瘁,带着这样的兵不打败仗已经很不容易了。

赵国期待着他能尽快打退敌军,可事实上,李牧只能做到尽可能地拖延秦军的步伐,再找机会反击。

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若是能运作得好,一举反败为胜打溃秦军也不是不可能,就是等待的时间比较磨人。

李牧等得了,赵王迁不一定能等。

如此这般拖延到开战后的第三个月,冬季即将结束,快到春耕时节了。

李牧算完日子,精神一振。

他们赵国因为去岁的饥荒,各家基本没留什么种子。所以春耕不春耕的,耽误也就耽误了。

赵地物产还算丰富,之前冬天是因为季节的原因没东西吃。春天一来万物复苏,庶民靠着野菜之类的也能活下去。

撑到战事结束就好了,他总会想法子给他们弄到来年的种子。

可是赵国无所谓春耕,秦国有所谓啊。他们秦国士兵不得回去春耕的吗?万一耽误了,莫非他们也想像今年的赵人一样去啃树皮?

李牧倒是不知道秦国私底下和诸戎弄了耕牛的交易,其实不担心延误春耕。

他只下令军队做好准备,等到秦国士兵都生出退兵回乡的想法,再一举反攻,占领气势上的高地。

为了鼓舞士气,李牧甚至都没和赵王那边商量,直接做主说若是能提前打退敌军,那么剩下那些调集来的粮草也全数发给士兵们。

到时候士兵可以带着粮食归乡,能够借此支援一下家中老小。有了这些粮食,家里就可以少饿死几个人了。

李牧会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无奈之举。

他发现很多士兵打仗的时候不怎么出全力,一开始只以为是怕死。后来才知道,士兵们这是在蹭粮食。

如果战事结束,他们就要原地解散回乡去啃树皮野菜了。一个搞不好,不仅家人,自己也得饿死。

但是留在军营里不一样啊,赵国提供粮草。他们就算不能顿顿吃到十分饱,好歹也饿不死。

这么一对比,士兵们恨不得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