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1 / 2)

加入书签

是以扶苏谦虚地表示:

“我不曾带过兵,沙场征战之事并不太懂,倒是朝堂争端能说上一二。”

“如今赵国内部不稳,李牧手握重兵必受猜忌。不如在赵都邯郸境内散布流言,称李牧认为赵王昏庸不堪大任,已经悄悄投降了秦国。”

秦王政听明白了儿子的意图,但武将们并非全都会意。有些人只懂带兵打仗,这些朝堂里的弯绕有听没有懂。

桓齮就耿直地质疑道:

“公子这招真的有效吗?赵人皆崇敬李牧,恐怕不会轻易被流言煽动。”

反倒是王翦笑了:

“不,流言不需要让赵国黎庶相信,只需赵王信了即可。”

以赵王的脑子,他可不见得分辨得出流言是真是假。

秦王政只问儿子:

“你是这么想的?”

扶苏自然摇头:

“并非。”

王翦一愣,片刻后恍然大悟,抚掌而笑:

“原来如此!”

公子说赵国内部不稳,李牧会受猜忌,众人便条件反射地认为这个猜忌李牧的会是昏聩的赵王。可其实赵王贪图享乐不爱管事,真正感觉到被威胁了权柄的,另有其人。

赵国政治大权早就掌握在了相国郭开的手里,而军权则在李牧手上。

自古武将都能靠武力值轻松镇压文臣,倘若李牧哪日对郭开不满到了极点,难保不会猝然发难。届时郭开就要成为阶下囚,甚至直接被李牧斩杀。

郭开会有这个担忧很正常,因为他确实是个玩弄权术的奸臣,把赵王给架空了。偏偏李牧比较正直,早就看不惯他了。

扶苏的意思是,流言传得沸沸扬扬之后,无论李牧到底有没有背叛赵国,郭开都可以拿它大做文章,问罪李牧。

扶苏侃侃而谈:

“若李牧没有反心,也不愿在这个关键时刻与君王和相国闹翻,他就得卸去兵甲以示自己并无威胁,再独自进宫去向赵王辩白。”

“一旦进宫,便是羊入虎口。李牧身上有这一盆脏水,郭开光明正大杀了他也不用担心背上骂名,还能继续在赵国为相。”

年轻的小将李信挠了挠头:

“不对吧,赵人都不相信李牧叛国,郭开杀了李牧怎么可能不背上骂名?”

赵人肯定会大骂郭开是奸臣,觉得他为了权势不择手段。

扶苏轻笑,提点道:

“奸臣的骂名可会影响到郭开的权利地位?”

这个,还真不会……

郭开一开始是靠赵王的无条件信任才掌握权柄的,现在早就把赵王架空了。黎庶的谩骂有什么用?不痛不痒罢了,根本动摇不了郭开一星半点。

若是一点点的坏名声就能逼得郭开退位让贤,那赵国朝堂内的有识之士早就联合起来迫使他下台了,还用等到现在?

之所以做不到,不就是因为郭开的亲信党羽太多。郭党在赵国一手遮天,谁都压制不了这个人。

“可是这样不还是有骂名吗?只是骂名没用而已!”

李信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有点认死理,抓住一个问题就非要掰扯清楚了。

幸亏他爹和他爷爷都不在咸阳,而是在外镇守南郡和陇西。不然高低得给他脑袋一巴掌,让他谨言慎行,别咋咋呼呼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