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2 / 2)

加入书签

这里是一栋建筑的底层,纯木制构造,为了方便拍摄,靠近通行街道的墙面压根就没封,只有木头柱子矗立着支撑上层建筑,由此露出了里面的走廊。

如果三个小的见过顾南和王敏达拍的那一段戏,就能认出来这里和那里很像,只是一个墙面充满科技感,一个非常古朴。

陶最四人抵达时,剧组正好完成置景,周方弘拿着大喇叭喊道:“各部门就位,保持安静,准备实拍,关灯,道具组点烟!”

随着周方弘声音落下,全场照明熄灭,只有走廊里的小灯亮着绿光。几位工作人员蹲在和走廊并行的轨道上点燃烟饼,然后用扇子将冒出的烟吹进走廊里。

周方弘一直盯着监视器,待烟灌满走廊,又开始渐渐消散时,他对身边的场记点点头。

场记拿着场记板走到镜头前:“《往生》第八百五十八场二十三镜第一次,Action!”

场记板落下,发出清脆的一声“啪”,声音刚落下,走廊尽头的黑暗中便走出一个身影。

他穿着土黄色直裾深衣和土蓝色褙子,手里举着一把伞骨冒着幽幽绿光的油纸伞。黑色的靴子一落地就发出木头相敲的哐哐声,声音不大却有些沉闷,一声一声不疾不徐地敲在人心头,仿佛某种不详的预兆。

整个拍摄场地中只有他手中的伞骨,以及走廊里开始闪烁的幽绿,能让人窥视到一点原貌。

其实如果旁观电影拍摄现场,外行人很难有什么感觉,一来周围都是人,地上到处是电线和轨道,还有一个硕大的摄影机随着演员移动,能让人清晰地意识到,这就是在演戏。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在强调演员要有信念感,因为没有这玩意太容易笑场了,越是装逼起范儿的场景越容易出戏,没有信念感压根拍不下去,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拍的东西,又怎么让观众相信甚至沉浸进去呢?

这还和在《大理寺探案集》剧组的感受不同,那边是影视城,真真正正的古风建筑群,除开工作人员和拍摄设备,走哪都是仿古建筑,蓝天白云下就是飞檐斗拱,气氛烘托十足,想不沉浸进去都难。

可《往生》是棚拍,抬头就是钢筋铁骨搭建的屋顶,建筑都是木工板搭建的,专供拍摄用的室内景甚至只搭了一半。沉浸是沉浸不了了,能不笑出声影响拍摄就算好的了。

明明眼前的场景看着很干,也没什么剧情就是一个人在走廊上走,三个小的却目瞪口呆,眼睛牢牢地盯着走来的身影,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他们不知道此时出场的人是谁,也不知道这个角色的亮相是电影里的高光时刻,他们只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得出这个结论不是因为剧组营造出来的气氛,也不是他奇特的穿作,而是这个看不见脸的人身上传递出来的感觉——

那是一种肃穆威严,锲而不舍,却又无悲无喜,超脱生死的感觉。

曾以诺盯着那个人,一把抓住了第五邹的胳膊,第五邹没有反应,眼睛一转不转地盯着男人越走越近,身旁的辰星两手紧握成拳,死死咬着牙关。

破损的伞面挡住了男人大部分面容,只能看见黑色的发丝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摆动,直到走到走廊尽头,他才抬起伞面,露出毫无血色的唇和面颊,以及一双死寂般的眼眸。

曾以诺倒吸一口凉气,从包里掏出平板电脑就开始制谱,辰星的动作几乎和他同步,第五邹则喃喃自语般道:“我觉得,这里应该用童谣……或者是祭词……”

曾以诺手下一顿,抬手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