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9(2 / 2)

加入书签

总之,八月底,苏轼带着王弗和阿弃,前往凤翔府上任,苏洵和程氏就由八娘照料,王瑾时常前去探望他们。

在本朝官制里,有“官”、“职”、“差遣”三种,前两种是虚位,没有实职。苏轼被授予的“官”是“大理评事”,是司法机关大理寺的属官,程氏的父亲也被授过此官。“签判”是“差遣”,全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相当于知府的助理。在北宋的官制下,像签判这样的副长官,也有连署公文奏折的权力,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知府的行为。

从东京到凤翔,因为近两年道路条件的改善,路程大约在二十天左右,书信十天以内就能送到,很是方便。

九月中,苏轼与王弗到达凤翔府,在渭水之滨安家落户,他们将一栋改建过的房子作为官舍。

院中种了三四棵枣树,如今正是果实累累的季节,树上红通通一片,像挂满了小灯笼。这里原先是一户富贵人家的别院,既有庄园又有亭台,闲暇消遣之用,因此修得格外雅致,光是秋天开的菊花,就种了十来种。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隔壁传来少年们的朗朗读书声,阿弃本来趴在鱼塘边的青石板上,伸手逗弄那些胖胖的锦鲤,听见了隔壁的声音,立刻竖起了耳朵。

李书文注意着他的动作,小心翼翼地护着他,说:“隔壁是一家书塾,阿弃想不想去那里玩?”

阿弃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表现出了十分强烈的抗拒,李书文不解,正要再问,王弗便从屋子里出来了,手里端着一盘红褐色的糕点。

阿弃昂着头张大了嘴巴,示意王弗投喂。

王弗便取笑他:“你自己的手呢?多大个人了,也不知羞。”

阿弃向王弗展示了一下他手上的水渍,走近两步,在她的马面裙上蹭了蹭。

“这不是给你吃的,”王弗笑着刮了刮他的鼻尖,“你和李叔叔一起,把这些蜂糖枣糕送到隔壁去。”

阿弃一愣,嘴角瘪了瘪,一副要哭了的样子。

“你去隔壁看看哥哥们都在学什么,回来告诉我,我会奖励你两大盘子蜂糖枣糕的。”

阿弃立马多云转晴,露出一个勉为其难的笑容,乖乖让李书文牵着,迈着他的小短腿到隔壁送枣糕去了。

离开家中长辈独自生活,王弗和苏轼都是第一次,与邻居们建立友好的往来,总是没错的。

这时苏轼也到了公署,找上官报了到。他的上官宋明宋太守为人颇为温和谦逊,两人互相报了家门,发现宋太守原来与苏家还有些较远的联系。宋太守对年轻有为的苏轼很有好感,于是关心起他的住处:“你和夫人初来乍到,可定好了住处?”

我们就住在三星观附近,靠近渭水,推开门便是青山碧水,风光极好。”

“三星观的钟仪钟先生,在家开办了学塾,收了十来个弟子,每日都在院中读书,书声琅琅,附近的盗贼钦佩他的学识和为人,都对他十分恭敬,不敢进犯,住在那里倒是不错。”

苏轼诧异:“盗贼?”

宋太守苦笑一声:“凤翔府穷困,山水尽处总有恶匪,打扰百姓安宁,衙门几次去剿,都无功而返。”

苏轼作为判官,管的多是牢狱之事,判案断案,也会涉及剿匪事宜,宋明这也是让他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其实凤翔府还算好的,再往北一点的庆州,往西一点的秦州,那才是盗匪横行的多事之地,再加上属于对抗西夏的前沿阵地,大部分青壮年都被征召入军,孤寡妇人在家,更容易成为贼匪危害的对象。这些盗匪甚至会流窜作案,庆州和秦州没有什么可抢的,他们就到凤翔府来抢。

苏轼暗暗记下这些事,又一一见过同僚们,这才回了家。他的这个签判之职没什么繁重的公务,甚至可以在家里处理公务,只是有时需要外出,到下面的乡镇去处理案件。

他们住的地方离公署有些远,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