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2 / 2)
苏轼应声去了,苏辙跟在他身边,突然说:“近几年,大舅舅做的许多事,恐怕都……”
苏轼也隐隐约约知道一点,程家大房和二房不是无故分开的。因为二房的和乐楼太过出名,大房想要分一杯羹,本来程深并没有什么怨言,十分大方地分了几家和乐楼交由大房管理,一年过去,他们背靠着和乐楼的招牌,做了许多倾轧同行的事,还圈地放贷,极力扩张势力,反而丢失了本心,以次充好糊弄顾客,于是这几家和乐楼开不下去了,大房的人又想要二房经营得好的和乐楼。程深不愿再容忍下去,于是在宗族的见证下,自请分家,往日所有积蓄都不要,只把和乐楼完完整整带走了。这事对程氏宗族来说是丑事,自然没几个人知道。
二房走后,大房多了许多银钱,开始在眉山及益州府等地买地买人,期间惹出了不少是非,尤其放贷之事,深为眉山人所恶。
第二天,苏洵带着苏轼兄弟俩回了眉山,亲自与程浚谈判,要求让八娘与程之才和离。苏洵写文章言辞犀利,平时吵架也不落下风,而且他为人刚硬,宁折不弯,不然历史上也做不出为了女儿与妻子的家族当面决裂的事来。这一次八娘还活着,他也就没那么刻薄尖锐,但还是说得程浚老脸通红,屁都不敢放一个。
至于八娘的孩子,苏洵本觉得女儿要是带着孩子不好再嫁,并不想要过来,但八娘一直哭诉,说那孩子自幼体弱,大夫说可能活不过三岁,她不想孩子从小便母子分离,更不相信程之才后娶的妻子会对这孩子好,执意把孩子要过来。
程浚也不喜这个体弱多病的长孙,但毕竟是他程家血脉,怎能如此轻易放手?苏洵费了许多口舌,才把孩子要过来,只是程浚还要求孩子日后不得改姓,只能由苏家人抚养。这也能理解,程氏好歹是他妹妹,让亲妹妹抚养一个注定会夭折的长孙,他还是愿意的。
苏洵带着孩子回来,苏轼抱着瘦小苍白、气息微弱的小外甥,心都化作了一滩水,这孩子生来坎坷,在襁褓中就受了那么多罪,惟愿他能平安长大,无忧无虑地过完这一辈子。
八娘在青神住下,程氏为外孙新请了乳母,并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做“石头”,也是为了应民间所说,贱名好养活的说法。虽然和离了,八娘的气色却一天天滋润起来,渐渐有了十九岁女子的明媚,在医女的调理下,她们母子的身体都好了许多,看起来也不再那么触目惊心了。
苏洵得知这一切的背后都是王浮在帮忙,对她的印象好了很多,再加上同在一间书院教书,他跟王方的关系也渐渐亲密起来,互相称兄道弟,两家也时常来往。
苏八娘因为和离的事格外感激王浮,于是常常到王家串门,王浮便说:“姐姐如今气色好了许多,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和我一起出门走走?”
苏双宜也听说她在组织贫苦女子学习各类知识,若是放在以前,她可能还会害怕,但现在她想通了,女子虽柔弱,却也能自强,如同戏文里唱的木兰一般,男子能做的事,女子也能做,甚至能比他们做得更好。
于是她也常常和王浮一起,参加女学会的活动。她们的女学会,如今有三十多个十四五岁的中流砥柱,还有十来个十二三岁的预备役,再加上几个各地收养的女婴和前来投奔的三十几岁的
寡妇,已经颇具规模。在青神当地,人们常把她们和带发修行的女冠混在一起,而女冠往往没什么好名声,有几个姑娘还因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