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9(1 / 2)
村中开学堂,许多人慕名而来,苏轼和苏辙混在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之中,格外出挑,不论是诗文策论,还是算术杂学,他们都远远胜过同族。苏洵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传说中的纪远更加好奇了。
因为苏涣是丁忧的官员,常有人前来求教和拜访他,渐渐地,就把苏家兄弟俩的名声传了出去。
正当苏家人渐渐地从失去至亲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厄运又一次降临在这个不幸的家庭中。
一场秋雨,带走了年轻的苏双宁的生命。
苏双宁自祖父逝世后就一直闷闷不乐,愧疚于自己的体弱多病,占据了母亲大部分的精力,使她忽视了乡下的祖父,造成了祖父的去世。花骨朵一般的年纪,明年就要出嫁,却在沉郁中死去,怎能不让人心痛?
苏洵一言不发,安排好女儿的后事,把自己关在房中好几天,程氏走进去劝他吃饭,看他躺在床上,面朝墙壁,程氏碰了碰他的后背,发现他一直在颤抖。程氏悲从心来,抱住苏洵痛哭出声。
苏洵为双宁写了一篇悼文,刻在她的墓前,还为她亲手栽下了一棵银杏树,希望她下辈子能够长命百岁。
苏轼也对姐姐的突然离世十分悲痛,但看着父母沉湎于内疚自责中,他猛然意识到,自己将会是这个家庭的支柱。一个初雪的日子,看着柳絮般的雪花落在院中翠竹上,廊下的灯火昏黄黯淡,他想起府城的亲朋好友们,忽然就觉得,如果十娘在就
好了。
如果十娘在,她个性开朗,心思细腻,常常能关注到所有人的情绪和感受,对姐姐来说,如果有个这样的知心好友,能够排遣心中的忧愁,说不定就不会想不开了。而且她懂一点医术,会调养身体,还会做各种各样的美食,讲那些异想天开的绮丽故事,一定能够得到全家人的喜欢,为他们带来欢乐。
他展开信纸,提笔写下
“轼启。奉别忽然半年,思仰无穷。五月末,与辙归眉山,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未有只言,感愧益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先祖新丧,悼念未衰,九月又丧一姊,念人命脆弱如此,触目凄怅。但得十娘赠酒,为兄感激涕零,奉之灵前,家父甚为宽怀。”
“……”
“所居山下竹林,夜来风声、雪声、犬吠柴门声,声声入耳,披衣推窗,见庭中雪色如纸,竹影交横,胜愚兄拙作不知凡几。但将此景与十娘共赏,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惟顺时自爱。谨奉手启为谢,不宣。”
写着写着,不觉手指僵直,砚中的墨水也已经结了薄薄的一层冰。苏轼把手放在嘴边呵气,揉搓了两下,终于恢复了知觉,才把晾干了的书信仔细折好,放进信封。
稍后为你更新
第89章
王浮收到苏轼的信, 沉默半晌, 把下巴搁在案几上, 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纱, 看见院中玩耍的映之和冬郎。
冬郎手里捏着着雪团子,绕着映之转圈圈玩, 他们脚上红色的鹿皮小靴格外晃眼, 两人的笑声清脆悦耳, 惊动了枝上的新雪,簌簌地又落下来几许。
映之说“冬郎,七喜说, 腊梅花开了吔!”
冬郎嘴里含着麦芽糖,话都说不顺溜, 含含糊糊地喊“哪里哪里?”
“月亮门后面那一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