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2(1 / 2)

加入书签

,将儒家思想融入封建统治之中,让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唯一正统思想。继疆域大一统以后完成了思想大一统。

设立太学和博士,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对华夏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汉武帝重视文化事业,如建立国家图书馆、藏书楼、修建郡县学校等,为华夏的文化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武功主要有:

军事上,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

对外战争上,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开疆拓土。在东北方,汉武帝派兵攻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在其管辖地先后设置了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历史上称其为“汉四郡”,至此,大汉帝国的版图基本成形。

与此同时,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汉武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版图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如今的的两广地区自秦朝以后重归华夏版图。

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结束了自汉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对匈奴正式宣战。又重用卫青、霍去病等骁勇善战的名将,各以骑兵五万为先锋,步兵数十万为后盾,派遣士兵大规模出征匈奴,横扫龙庭,打的匈奴远走漠北戈壁,漠南再无王庭。

此后攻守易型 ,一举解除了北方的威胁,让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又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大汉版图。

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对匈奴(戎狄)基本以防御为主,很少有齐桓公、李牧这样主动出击的情况。绝大多数都是修筑长城抵御戎、狄入侵。

之所以不向北方匈奴(戎狄)用兵,是由于这些游牧政权的人善于骑射、居无定所,常常是骑着快马而来,劫掠完毕后迅速消失的无影无踪。主动与他们作战的成本是很高,除了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以外还要保证长久作战的后勤供给。

除此之外匈奴(戎狄)所占的领土大多不能耕种,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根本没有占领的价值,完全是吃力不讨好。所以对中原诸国来说,对匈奴(戎狄)用兵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到了秦汉时期,匈奴逐渐强大,一直威胁着中原王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派大将蒙恬率领数十万大军将河套以及河西走廊的匈奴人驱逐出大秦,却匈奴七百余里,而后征用天下徭役修筑长城来抵御匈奴,以保障边防稳固。

而汉朝建立初期,汉高祖刘邦也有意征伐匈奴,可却被围困在白登,险些丢了性命。此后西汉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直到汉武帝即位后才结束和亲政策,对匈奴采取强硬的军事回击。

这一战役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因为在此之前,农耕文明对战游牧民族是极其艰难的,农耕文明对战游

牧文明,主要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战马,弩箭。这个必须有,因为游牧文明是马背上的民族,没有战马和弩箭根本追不上,不能造成伤亡。

第二,后勤补给。游牧文明可以骑着快马劫掠,劫完就跑,可中原的大量军队不能这么做,必须保持后勤补给的充足。

第三,地图向导,不能迷路。游牧文明少有城池,大多是王帐王廷,四处迁徙。没有地图只怕很难寻觅其踪迹,迷路后反而会落入其包围圈。

可汉武帝攻打匈奴时却完美的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可以说,这为后世与游牧文明作战打了一针强心剂,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范本。从此以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战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格局。

汉武帝在位时,远征大宛,征伐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使得华夏的版图和疆域扩大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再此,不得不提及汉武帝最不能让人忽视的政绩——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是意味着华夏统治者第一次将视野投向了世界。丝绸之路开拓和连接了欧亚大陆,进一步加强了华夏与西域的联系,并推动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总体来说,在汉武帝治下,大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逐渐达到鼎盛。疆域和势力范围得以扩大,东邻韩国,西包新疆,南至越南,北接蒙古,堪称超级大帝国。】

瞧瞧这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全方位的发展,合着这也是个多边形战士!

这可把春秋战国,秦汉的皇帝们给砸懵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