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1 / 2)

加入书签

把收复幽云十六州、抵抗辽国当做自己的使命了。】

啪!赵匡胤手中的酒杯碎在了赵光义脚边:“混账!那是虎视眈眈的敌人!你的卧榻之侧睡了一只猛虎,占着你祖宗的地界,你打输了丢人不说,竟还因此怯懦丧志!”

另一个时空下,宋仁宗赵祯身边的一群臣子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太宗怎么说也是当今圣上的亲祖宗啊,这么有损天威的事情说出来,他们该怎么照顾官家的面子!

【如果说赵匡胤削权、重文轻武只是个苗头,那么后面的几任皇帝则是不断固化了这一理念,赵光义上位以后把原来的老臣纷纷调离,大肆利用科举选拔自己的亲信,此后他的儿子、孙子有样学样,到了宋仁宗一朝,科举录取人数更是空前大增,录取率是唐朝的几倍不止,文官地位大盛,天下人纷纷去读书做官,而武将只要一有功绩就会被皇帝忌惮,于是“重文抑武”的局面渐渐就形成了。】

眉州苏家,父子三人对这一观点赞同不已,苏洵反应最为激烈。虽然自己也是科举出身,但他早就发现了朝廷在军力上的懈怠,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迟早会把祖宗基业给断送了!

宋仁宗最委屈了,自己提倡科举、大兴文教不好吗,他在位这么多年朝堂名士辈出,天下皆赞颂当朝由太平盛世之景,怎么到了这女神仙嘴里,自己这样反而不对?

【宋朝皇帝喊的口号很不错:“皇帝与文官共治天下”,以为只要自己礼贤下士、崇尚文治,就不会有武将把自己推翻。可是他们忽视了,当满朝找不出一个能打胜仗的将军时,该用什么去应对虎视眈眈的辽和西夏?】

【此外,为了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宋朝还实行了更戍法,简单来说就是军队常常来回换地方,而将领不动,这样一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通俗来说,就是将领和军队士卒之间不熟。】

【123:呵呵,一个上下不熟的团队能打好仗才怪!】

赵普捏了把汗,有些心虚:别骂了别骂了,这些被后人诟病的政策里,一大半是他献策的......

【除了大的政策导向,宋朝士兵招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宋朝每年会招募一大批流民、罪犯进入军队,这就导致了士兵质量的良莠不齐。看过水浒的大家都知道,宋朝罪犯的脸上是有刺青的,这导致宋朝军队好多士兵脸上带刺青,也因此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偏见,保家卫国行军打仗原本是值得被尊崇的事情,到了宋朝却逐渐为人不齿。甚至那句主播十分不喜的民谚,“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就是从宋朝传出来的。】

【丐帮帮主:拳头硬了!】

【说起流民,这就要提一下宋朝的土地政策了。我们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古代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在于小农经济,而农业税也是国家财政的命脉,因此为了保证农业税收历朝历代都会尽量防止土地兼并。但宋朝就是这其中一个例外,他们不抑兼并,以至于到了宋徽宗时期,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农民没有土地,要么变成佃农,要么变成流民,而赋税又繁多沉重,老百姓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只能造反,因此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最多的一个朝代。那些满嘴黎民正道的士大夫,一边享受着优渥的俸禄,一边吟风弄月,皇帝被文官牵制大气不敢出,遇到糊涂些的甚至和文官一起附庸风雅大肆挥霍,中央禁军为了讨皇帝欢心有时候还在头上带簪花,这样风气下,你想让宋军打胜仗?】

明意深呼吸,继续道:【方才说的大致是王安石变法前北宋军事上的软弱,军事主要是用来镇压农民起义和抵御外敌的,而在财政上,因为冗员、冗兵、冗费问题的严重,每年还要向辽和西夏输送大量岁币,北宋财政也是岌岌可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