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4(2 / 2)
这几年新政,他抓住了机遇,拼命学手艺赚钱攒钱,如今他知晓那水泥配比,抹砖瓦甚至是做水泥雕花都做的又快又好,手里不愁活计。
直到他手中的银足够他们祖孙二人安定下来,他才申请了几亩宅基附近的荒地,后又买了几亩良田,以及那新房子,还是他和工友一砖一瓦自己盖起来的呢。
断断续续的,总算有了个家的样子。
两人就这么喜气洋洋地搬入了新宅。
这附近还没什么人烟,距离他们最近的邻居也要走上几百米,但是两人光是站在院子里看远山,都会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
这属于自己的家,真好啊。
这盛世太平的祥和景象,真好啊。
虽说两人正忙碌着规划新家,但毕竟惊蛰刚过不久,现在若是赶一赶,还是能赶上今年的春耕的。
李涛守了一辈子的田也种了一辈子的田,自然是放不下;李丁自然是以他三爷爷的心思为首,这不秧苗苗刚冒出点头,他就直接买了头青壮黄牛回来,既方便他爷爷耕田种地,也让家里多个牛车出行的条件。
牲口贵重,今日阳光很好,李丁干脆牵了母牛出来晒太阳,借着阳光的温度给它刷毛去虱子。
他先是将牛食槽抱出来洗刷干净又填上新草料,这才将牛牵了过去。这头母牛性格很是温顺,伸着舌头舔走食槽中的草料,便不抗拒人类给它刷毛了,反而尾巴一甩一甩的表示很舒服。
虽然这青壮的牲口一下子去了李丁十几两银子,但眼前这一幕,却让李丁满足了,回过神来更是干劲十足。
院子里李丁吭哧吭哧卖力气的时候,老爷子则坐在屋檐底下抽着旱烟,嘴巴里没停歇,眼睛却盯着自己拿几本宝贝农书。
天气这般好,又难得有些空闲,孙子刷牛,他便把自己那几本宝贝农书拿出来晒了。
老人盯着哪些翻开的书本,脸上带起了些许思绪。
其实也不算什么多紧要的书,至少世面上还是能找到的。
一本是南宋陈旉著的《农书》,书里主要写了南方的水稻种植,在养牛和蚕桑部分也有详细的论述,还有指出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可以使地力达到‘常新’状态。
一本是《王祯农书》。这是本相当厉害的书,不过李老爷子翻阅的最多的还是其中关于肥料的专篇,它主要讲了绿肥、小便、草木灰、腐草、泔水、淘米水、禽兽毛羽、沤肥等技术。
书本微微泛黄,但整洁干净,看得出书主人对它们很是爱惜。但是对李涛来说,最珍贵的不是这前两本,而是最后一本。
这本书无名,却是他自己的总结。种地数十年,他关于种地的心得多数都记载在了这上面,尤其是分门别类的肥料。记载的尤为多。
除却前人立书提出来的,剩下的都是他自己这几十年总结的,现在这本书上面记载的,有粪肥、饼肥、渣肥、骨肥、土肥、灰肥、绿肥、无机肥料、稿秸肥和杂肥等等十一个大类,还不算下面分出的各个小类。
写书人对它们精细的态度可见一斑。
老爷子一手沤肥绝活都在这上面了。
对于老爷子来说,在多数人普遍只会用草木灰的时候,他就已经能熟练的完成基肥、种肥、追肥等一系列施肥动作。这么多年下来,他更是在多料肥田、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是以除了那些个平常的种地把式外,肥料才是他的地能高产的最大原因。
之前他也是毫无保留的将肥田方法教授给了小叶村的村民;但小叶村之所以能逃过战乱,就是因为它隐蔽在深山里。进村前路曲折,没有熟人带着容易迷路进不去,而这个扎根深山的村子,适合种田的地方不多。
种田地方不多,产出即使翻倍了也没引起注意;得到方子的人同样目光短浅,并没有意识到这方子价值千万金,只一心想奴役老爷子给他们干更多的活儿,甚至怕别人知道了会抢,出村便闭口不言村中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