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0(1 / 2)

加入书签

来;到处可见青衫长袍的青年人步履匆匆。

太和元年,锦朝第一场科举乡试,随着桂花香拉开序幕。

第23章

陈玉成二十有三,是京城郊区的一户普通农家子。

说普通也不尽然,毕竟咬咬牙也能算个耕读人家,又靠近皇城,多得是比不上他们的人家。

但正因为靠近皇城,他们这种平头百姓才什么都不是。

不过近日,陈玉成得到了家中最好的待遇。

无他,今年的乡试他便准备下场,不想蹉跎到下一个大比之年。

甚至因为这场是恩科,明年还可以再来一次,他竟是不太紧张。

陈玉成老早过了童生试,如今距离他成为秀才已有六年时间。哪怕后来一直没能再参加考试,大小也留住了功名。

前朝乱象丛生,百姓困苦,到处人心惶惶,别说接着考试了,人们整日提心吊胆,就怕顶上的人又出什么馊主意。

偏离开的代价很大,安土重迁不是一句瞎话。

如今举国安定了下来,他们这住在皇城附近,倒是成了好事。

这场恩科来的仓促又匆忙,他这种住得离贡院不算远的非常幸运,还能看段日子的书;不少偏远地的秀才们,刚得知消息就得匆忙上路。哪怕道路太平,怕也要在路途上折损十几二十天。

天色渐暗,陈玉成眼前开始模糊了起来。他坐着没动,也没起身点蜡烛。

脑袋里开始自动浮现自己以前成为小小童生时候的模样,接着是成为了秀才后开心又忐忑的少年人。胡思乱想间,他强迫自己又过了遍科举流程才闭眼睡下。

科举考试分四个阶段: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童试亦称童子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最后通过院试者,才能成为一名生员,即秀才。

读书人的第一步就是县试。

而获得了秀才身份后,才是世人眼中认可的“读书人”。

今年并没有童试。一是因为急用人才,自是直接从秀才举人扒拉。二是恩科匆忙,太过仓促。有些地方知县都还没有到位,自然没什么人能组织‘县试’。

好在大锦如今承认前朝官员,自然也是承认前朝功名的。

天下文人本就等之久矣,这场考试报名的人数足够多。

八月初八,天将将亮。

陈玉成早早便来到贡院门外排队。

他到的算早,所以排的也算靠前。因为这场考试仓促,没有要求他们必须‘结保’,不过相应的,其他方面严格了许多。

乡试场规极严,对试前、试后、场内、场外,皆严立禁令。

贡院四面围墙遍插荆棘,四角各有一楼。考试期间,贡院四周皆是士兵,分段驻守巡逻。

同时,对士子夹带防范尤严,进场时进行严格搜检。

为防止夹带,应试士子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皮衣不得有面,毡毯不得有里;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

严禁考官交通嘱托,贿卖关节,严禁士子与员役协同作弊,违禁者严处。

考生入场只能携带考篮,内装笔墨食物。检查完考篮后,要解发、袒衣,不许携带片纸只字进入考场。

如今八月,气候还不算寒冷。但为了一些羸弱读书人考虑,检查的房间里早早生好了火盆,甚至还有火炕,让那些实在体弱的读书人在炕上走完全程。

点名入场后,考场即封门,禁止出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