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89(2 / 2)

加入书签

“听说xx镇下面那个清泉村,也在搞农家乐,广场那边还有他们村广告牌嘞。”

“我也看到过,有人去过没?我觉得清水村人太多了,清泉村好玩不?好玩儿放假的时候带我儿子去。”

“没去过,看起来没啥意思。”

“我同事小姑子去过,说是不好玩,孩子哭着闹着要回去。”

“那不如去清水村,清水村全家老少都适宜。”

“我去过清水村,人是多了点儿,但真挺好玩,他们村的空气,还有那山啊水啊,还有吃的,真是不一般。”

“不都是一个县的,还能远到哪去,咱们县城的空气也不差。”

“一听你这话就知道没去过,自己去一回就知道了。”

“你不会是清水村的人吧?帮自己村打广告。”

“……空气和山泉水不收钱,你自己去比较比较呗。”

景年这个真正的清水村人,安静地保持沉默,听着车里大爷大妈叔叔阿姨们聊天争论。

从小到大,类似的话他听得太多了。

清水村是终点站,路上其他乘客都陆陆续续下车了,只剩下景年和同村的两个孩子。

公交车减震效果一般,但路上没怎么颠簸,他们清水村火了之后,路又重新修过,曾经的单车道变成了现在的双车道。

即便如此,小长假的时候,这路也堵过。

修路还是老样子,赵建成先去县里哭穷要补贴,不够的钱再从村里的账户掏,把路修好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村子也重新规划修整过,下了公交车,在公交站台就能看到村口的大石碑,刻着“清水村”个字。

以前是没有的,这块石碑花了村里农家乐集体组织不少钱,花的时候心疼,等成品出来了,见过的都说好。

赵建成尤其满意,觉得特别有气势,而且他的一些传统思想,觉得这是可以传给后人的,村里的后人都得记得他们。

村口的大树下有两把大遮阳伞,几个套着马甲的工作人员在遮阳伞下面坐着,他们的工作是招待客人、为新游客提供各项咨询服务和发放旅游手册等。

工作人员分为两组,每组一老一少,搭配着来。

都是村里的住户,家乡终于发展起来了,能赚点儿钱了,一些外面打工的年轻人愿意回家来。

村里农家乐办起来了,需要的岗位很多,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工作。

还有村里搞农家乐的一些分成,平摊到那些没参与投资的家家户户,可能不那么多,但足够日常生活了。

再加上种地、工作的收益,一家子的总收益便起来了。

不过有一些觉得大城市打工更好的年轻人,还是留在了外头,回家乡的人年轻人,也不是每个都能被招进这个集体组织拿村集体发的工资。

反而是一些年纪大的人,干服务行业更耐心,被村里招了去。

恰好人手也不是那么充足,便这么老少搭配着来组队干活。

景年和另外两个村里小孩儿,背着书包走过去,那些人看见他们,纷纷叫他们名字,跟他们打招呼。

有一个小孩的奶奶就在遮阳伞下面坐着,他背着书包跑了过去,景年和另一个孩子往村里走。

虽然没有标设计师,但景年知道,是邵钧叔叔指点过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