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2(2 / 2)

加入书签

要说这陶邑,近几年是被经营的越发红火了。陶邑处在河东平坦之地,往来四通八达,是各国商贾必经之地,这几年,陶邑俨然已经成了秦国的前端推广平台,只要秦国有的好东西,陶邑必有,让因为路远,到不了秦国的商贾和百姓,也能知道秦国有什么,秦国的百姓吃什么,喜欢秦国的孩子读什么书,秦国的君子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喷什么样的香水,妇女喜欢画什么样的妆容,绾什么样的发髻,等等等等......

就连秦国的马桶都开始在

其他国家盛行起来。

只陶邑一地,就为秦国赚取了多少财富啊,陶邑曾经的主人齐国,如何不眼红?

可现在,赵国要跟秦国讲和了,要将算盘落空了的齐国如何不气?!

所以,等秦国迟迟不从上党退兵,耗的赵国派遣使臣去齐国借粮的时候,齐国直接恢复:没有!

当然,这是之后的话,现在的秦国,还刚过完年呢。

秦国使用的是颛顼历,将冬至这一节令作为新旧年岁的交替点,过完冬至,就是第二年了。

而冬至这一天,一般都是在十月份,因此,十月是秦国的岁首,也是秦国的新年。

冬至过后,就正式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百姓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时候。

王龁早在进入十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让役夫从河东和河内调遣冬衣和煤炭进入上党了。

此时王龁和廉颇打了同一个主意,那就是,耗吧,看看咱们两方,是你耗过我,还是我耗过你!

秦军这边显然准备充分,牛马驴拉的车子蜿蜒在山地和河谷之中,日日不停地为秦国补充着衣物。

以前秦军的作战衣物只有铠甲是国家提供发放的,而现在,自从从西域引进的棉花在秦地大量种植之后,秦国的军服,无论是夏天的单一,还是冬天的棉服,甚至春秋的夹衣,就都是国家给提供,再不用兵卒在战场作战,还要写信回家跟家里要冬衣穿了。

秦军的冬衣是整一斤的长棉袄,下面长度至少要到膝盖以下。

这样一件长棉袄,外头包裹的是厚实耐磨的粗棉布,里头包裹收拢棉花的,是细软疏松的棉麻混纺的棉纱布,收拢住的棉花,则是整整六两的长绒棉。

以现在的秦国市价来算,这样一件长棉袄,价值五百金(秦半两)是有的,拿到外头卖,至少要一千金。就着,还有价无市。

因为秦国地少,除了种植粮食之外,供给种植棉花的地就不多了,因此,在秦国,庶人百姓们衣服还是以麻和羊毛为主,棉,他们是穿不上的。

秦国的棉花,除了供应某些大贵族,其他的,全部用来给军卒们做军服了,尤其是冬天的棉衣,秦鱼强硬的跟秦王据理力争,一定要是标制的厚棉袄。

秦王那个心疼啊!

秦王不想给士兵这样奢侈的待遇,不是秦王不爱惜秦军卒,因为,以往没有棉花的时候,秦军卒冬日里还没有火炕呢,不是一样过冬?

穿这么好,做什么?

但秦鱼坚持,他跟秦王说,这样可以增加兵卒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可以凝聚军卒效忠君王的心,可以让他们的君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