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74(1 / 2)

加入书签

正确经营手法?

九爷他确实不是什么正派人,行事作风也没这么端正,但这不正好吗?

国家之间经商可不需要什么正经人,正经人反倒容易吃亏。

九阿哥摸着自己手上的一个玉扳指,眼中闪过迷醉的色彩:“等着吧,八哥,听说罗刹那边的宝石漂亮得很,回头我给你捎点来,你正好能拿着这些,给八嫂和良额娘打一套漂亮的头面首饰。”

罗刹国……哼哼,你九爷来了。

……

季驰光:“而雍正皇帝最为人称道的功绩,就是他的摊丁入亩政策。”

“清朝初年的时候,因为某些知名不具的原因,人口凋零,人丁短缺严重。”

“虽然人丁不够用,但是该干的活确实一点儿都没少——有些情况是不会因为客观条件的改变而随之改变的。”

“所以,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人来服徭役,清朝初年的时候,当时的清朝政府甚至一度实施将已经去世的人的服役负担,平摊到当时还活着的人的身上。”

换句话说,当时那些还活着的人,不仅需要履行自己的每年的服役义务,甚至还要替那些死了的人服徭役。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每年需要付出的徭役时间大大的增长了,社会矛盾一时间极为尖锐。

驰光:“虽然,在康熙掌权时期,他提出了一系列的不加税的政策来缓和社会矛盾,甚至还做出了‘永不加税’的承诺,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政策仅仅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所谓的丁银政策。”

“丁者,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人丁,所谓的丁银,其实就是人头税。”

原本还没明白所谓的摊丁入亩究竟是什么意思的人,听了这话,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不就是人头税吗?

这种制度的存在历史可太久了。

汉代就有按年龄和人头来计算的口赋和算赋,南朝时称为口钱,北周时征过丁庸,宋代有征身丁钱或丁米……

历朝历代收税,都逃不过一个丁银。

在雍正改革之前,丁银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存在几千年了。

季驰光:“虽然当时百姓需要缴纳的税收并不仅仅只是丁银,但是,丁银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给当时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富人家土地众多,儿女却未必能够满十个手指。穷人家或许连片瓦寸土都不曾有,可是却要负担一整个家庭的丁银。”

而为了保证下一代能拥有充足的青壮劳动力——天灾人祸总会导致大量的孩子活不下来——穷人家的孩子总是格外多,导致丁银也高到离谱。

李世民沉默的叹了口气:“这不公平。”

是啊,这当然不公平。

坐拥几百亩地的大地主和仅仅只有一亩地的普通人,在拥有同样多的儿女的情况下,要缴纳相同的钱——究竟谁更吃亏?

这种事情一目了然。

但是,家庭的具体人丁是分派土地的关键。

哪怕是在土地矛盾相对没有这么尖锐的唐朝初期,均田制的实施也有很大程度要依靠人头数额来定——哪怕他们很多土地都种不了,腾不出人手来种植。

在这样的情况下,税收肯定也是要按人头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