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8(1 / 2)
道不教是人敬重吗?
恰恰相反,同为记史之人,为免文化断层,文明流失,他们活着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世人能够知道先人之事,从中知是非,明大义。
如果说先前他们听着司马迁苟且偷生,心里有几分轻视,如今听清其中原由,谁能不敬佩。
死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活着,背负先人的厚望必要将书写好,才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司马迁所在的时代,也算是一个“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汉武盛世,司马迁得以结识汇聚于长安的天下贤能之士。包括贾谊之孙贾嘉,公孙季功(或为公孙弘),樊哙之孙樊他广,平原君朱建之子,冯唐之子冯遂,田叔少子田仁,梁人壶遂,杜陵苏建等。这么些人里对司马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董仲舒与孔安国。】
【司马迁与上大夫壶遂讨论文学之时曾说过:“我听董生说:‘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害他,卿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而纵观《史记》可知董仲舒之公羊学对司马迁的影响主要为:其一,公羊家颂扬汤武革命,主张以有道伐无道,成为《史记》反暴/政的思想基础;其二,公羊家尊王攘夷主张大一统的思想,成为《史记》贯串全书的主要观念;其三,公羊家崇让、尚耻之义是《史记》褒贬历史人物的道德标准。】!
第300章 历法
反暴/政呢,秦始皇在第一时间便将关注点落在这儿上面。
随后一想又不对了,他为什么第一时间关注的就是反暴/政,他实施的是暴/政吗?怎么可能是暴/政呢?
秦始皇微拧眉头,很是以为自己险些落入他人的臆想而以为不妥。
【我们如今都知道,《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因此司马迁对孔子是十分推崇的,早年也曾和孔子的后代孔安国有过讨教,所以司马迁曾在《史记·孔子世家》给予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度赞扬。其亦吸收孔子学说和六艺经传的精华,效法孔子精神,继《春秋》作《史记》,完成一代大典。】
【文化的传承,大概就是这样,哪怕他们相互之间的不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做出一桩利于后世的有益之事。殊途同归,有时候也算是一个美好的代表。而说到司马迁之所以被定罪险被处斩,依然是对匈奴之战。】
↑返回顶部↑